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11:2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前半生勤奋刻苦,走上了人生巅峰,创造了唐朝的鼎盛。后半生骄奢淫逸,使唐朝走向衰亡。他的一生跟整个大唐的命运走向也是极相似的,这个人物是谁?
唐玄宗李隆基
第一篇章:八年浩劫成割据
李唐王朝盛转衰
“安”:安禄山
“史”:史思明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的叛乱。
一、安史之乱
结合以下材料,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原因)。
材料一: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又重用宦官高力士......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提拔奸恶的杨国忠为相。
材料二:(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2)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当地官员虐待少数民族,实行高压政策。
(3)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材料三: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
节度使权力扩大(军权、行政权、财权)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763年
755年
安禄山
史思明
经过:
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材料二: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2)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第二篇章:官逼民反黄巢起义
朱温反叛唐朝灭亡
第一幕 批阅奏折
黄巢起义的背景
第二幕 掌握禁军
皇上坐着不必管事,一切听我老头子的好了。军队由我掌管,皇上大可放心。
别以为你是当朝宰相,你呈上来的文本还得让我批准呢!
第三幕 掌握皇帝生杀予夺大权
你这混帐东西,别看你是皇帝,我要你死,你就活不了!
宦官专权
第四幕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如今这朝廷越来越腐败,藩镇你打我,我打你,到头来都跟我们要税,这几年天灾又不断,我们可怎么活呀!
藩镇割据严重;兼并战争不断;
赋役繁重 ;连年灾荒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黄巢起义:
致命打击
第三篇章:五代十国重分裂
藩镇割据是根源
后梁帝国
朱温
梁王.宣武节度使
后唐帝国
李存勖
晋王.河东节度使
后晋帝国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帝国
刘知远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后周帝国
郭威
邺都留守
相继建立
并存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齐己
“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齐己
北方
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田家三首
——李建勋
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
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
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南方
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以史为鉴:
国家: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的变化,对你有何启示?
个人:
在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保持戒骄戒躁的恭谨态度; 人生应该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
要居安思危、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
朱温夺权
由盛转衰
致命打击
唐朝灭亡
本课小结
五代十国
统一是大势所趋!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