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2~64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究过程,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3.结合圆周率发展史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素养与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揭示课题)
(一)古文引发思考
1.古文引入
师:关于圆,古人对它的研究也很深。2400多年前,有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叫墨子,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小圆之圆与大圆之圆同。
2.提问:“同”什么意思?大圆与小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大圆与小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揭题
二、问题引发思考
(一)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究问题: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猜一猜
大胆猜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2.推一推
(1)追问:圆的周长为什么不可能是直径的2倍呢?圆的周长会不会是直径的4倍呢,为什么?(出示圆出于方)
(2)讨论3倍的可行性
课件出示周三径一
师:我们缩小了猜想范围,这是由一条半径旋转成为一个等边三角
形,再由等边三角形旋转组成正六边形.
观察, 想一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中间六边形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和直径呢?
师:请你再看六边形外的圆形,想想它的周长和半径又有怎样的关系?
(3) 思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多一些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怎么研究呢?
(三)动一动:测量周长和直径,再用计算器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1.动手操作测量,说明合作要求。
汇报数据 ,观察数据的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得到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与3相比,怎样?
2.追问:我们得到的数据各不相同,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3.谈话引入微课:圆周率的发展史,确定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4.推一推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它表示什么
圆周率是多少??计算圆周长的一般方法。
(四)圆周率的作用
师:数学家千方百计地研究出圆周率,那么圆周率对你有什么帮助呢?
(五)生活运用:例1()
学生独立完成并上台板演、讲解。
三、联系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圆周率
联系神州十一号飞船绕着圆形轨道飞行,让学生这时圆周率取值越精确越好。
四、总结提升,思考深入
提问:“大圆之圆与小圆之圆同”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