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过程与方法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 在哪里?
2、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教师:圆在生活中太常见了!许多物体表面的形状与圆有关。根据你们的经验,能举个例子吗?
3.揭题:看来同学们对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
4.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其实圆也和学过的这些图形一样也是一个平面图形,但是和这些图形又有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二、新课学习
1. 小组合作探究要求:
(1)以四人为一小组,一起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2)把你们的发现,准备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2.观察图中的圆,我们把在圆中心的这一固定点叫做圆心。用O表示。
3.认识半径。
教师:刚才同学们画的圆都比较好,还有同学提到了圆的半径,认识半径吗?那现在大家就在你刚才画的圆中画出这个圆的半径来,画得越多越好。
在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画不完。
提问:你是怎样观察得出在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的?(因为半径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这样的线段有无数条)
教师:那么半径是一条怎样的线段呀?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课件展示动画从圆心到圆上的一条线段,齐读)
由于圆周上有无数个点,所以半径就有无数条。
教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画出这无数条半径的代表,你认为画几条合适。(1条)因为所有半径都相等。(不相信,请学生说理由: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说明半径的特征并板书:在同一圆内,半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
4.画圆的直径。
(1)除了半径以外,在圆中还有没有像这样比较特殊的线段能决定圆的大小。(直径)
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来,画时要注意什么?(过圆心,两端在圆上)其实直径就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2)请学生在自己画的圆内画出直径的代表。画得越多越好。(是不是画得越多就越能干)
(3)直径的特征。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并且长度都相等。为什么?说明理由。(引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或动手验证;直尺量;或用圆纸对折)
5.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d=2r, 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同一圆内)为什么要加这个前提,不要行吗?
小结:在同圆或等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三、结论总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对圆有了更多的认识。圆是简单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它包含的东西可丰富了,现在我们来听听对圆的介绍吧。(课件从上到下的缓慢出现对圆的介绍并伴有声音讲解)其实,圆还有许多奇妙之处等待我们去认识呢!让我们到生活中慢慢体会吧。
四、课堂练习
用你学习的知识说一说你认识的圆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属于圆?
五、作业布置
(1)练习四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第18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