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诗四首〖教学重点〗: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名句的 意蕴,学习鉴赏名句。 归园田居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一名 ,字 ,潯陽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他是 時代的代表作家,同時也是中 國幾千年來傑出的作家,他的散文、辭賦都是第一流的。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又作过几任参军一类的小官,时间都很短。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到39岁时,他曾亲参加农业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君里派督邮到县里来,县吏叫他束带迎接。他说:“吾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就离职回乡。这时,他41岁,以后就没再做官。 陶淵明由於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因而退隱田園,寄 情山水。他否定污 濁的現實,熱愛純樸的田園,因而寫了大量的田園詩,後世稱他為 代表作家。潜元亮东晋田园诗人归园田居
(东晋)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huìhèzháng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思考:“草盛豆苗稀”一句表明了什么? 这是本诗的第一层,交代了劳动的 ,以及 。地点劳动的收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早上起来。荒秽:丛生的杂草。
前1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 ,“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图”。优美的月色描写表现出作者 ,
反而 。扛着锄头。带月:顶着月亮。荷锄:艰辛月下归耕不以为苦享受这劳作的乐趣名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_____句点明主旨。 不愿与世俗官场同流合污,为了能保持完整人格和高尚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陶渊明有怎样的愿望?末小结: 此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愉快恬淡的心情和对归隐生活的满足遁世思想。 用语平淡自然,朴素如口语,不见丝毫修饰,但平常中富于情趣,夜色柔和优美,意境醇美,又很含蓄。游山西村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 ,号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______著名爱国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是古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务观放翁南宋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húntúnguānzh?kòu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怎样的景象?“足”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什么情感? 一二句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景象。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的热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村民风的赞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写什么?包含什么哲理?暗: 明:深绿红艳名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五六句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我们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七八句从胸中自然流出真情: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至此,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小结: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之情。
总结——诗歌赏析的方法:1、意境美——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创造的意境和饱含的情感。 2、音乐美——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和谐动听的音调。 3、语言美——通过仔细的品味,体会诗歌凝烁集中而形象的语言。 4、要学会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一些古典诗词。 A、感情:轻松愉快 激愤昂扬 哀怨悲伤 B、节奏:明快朗畅 急促有力 低沉缓慢 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一般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三拍(2/3,2/2/1,2/1/2),七言诗是四三拍(4/3,2/2/1/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