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公 输
《墨 子》
2003年3月31日
墨子名(翟),( 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是( 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
课文所选内容集中反映了他的( 非攻 )思想。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
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云梯,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
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鲁班
给下列生字注音:
公输盘 郢 诎 鳖 鲋鱼
公输盘不说 鼋
胡不见我于王 敝舆 兕 鼍
吾知所以距子矣 禽滑厘 麋鹿 守圉
楚寇 文梓 楩楠 牒
bān
yǐng
qū
biē
yuè
yuán
xiàn
yú
sì
tuó
jù
gǔ
mí
yù
kòu
zǐ
pián nán
fù
dié
思考
1、墨子为什么提出“愿借子杀之”这一个与战争似乎无关的问题?
2、公输盘不肯纳金帮墨子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3、墨子最终是如何让公输盘理屈词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公输盘的“服”应该如何理解?根据是什么?
吾义固不杀人。
这只是口头被折服,而不是心悦诚服。根据是当墨子曰:“然胡不已乎?”时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
墨子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连用五个排比,以排山倒海之势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义正词严地指出公输盘的“义”,实质是“义不杀少而杀众”,令他难以招架,无从辩驳。
墨子采用“巧设陷阱,请君入瓮”的策略。他料定公输盘会用“道义”来粉饰自己,于是先提出这一不正当的要求,见公输不高兴,又来一个火上浇油“请献十金”,这就意味着拿金钱收买公输去杀人,逼公输说出“吾义固不杀人”。
思考:
1、墨子为什么要讲“窃疾”人的故事?
2、墨子是怎样令楚王无法辩驳的?墨子为什么认为“攻宋”与“窃疾”同类?
3、楚王最终有没有被说服?理由是什么?
为了设置圈套,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的话,以便进行类比说理。
墨子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的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最后把“王吏之攻宋”与“有窃疾”人的行为进行类比,类推出“王吏之攻宋”是“与此同类”,指出楚国攻打宋国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这样说理,使其陷入矛盾中无法辩驳,令楚王理屈词穷。同时满足了楚王的大国国君的虚荣心,使其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楚王虽言“善哉”,心里却并不买帐,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再一次把责任推回到公输盘那边,而且态度强硬,一“必”字可见。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
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gǔ)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见:召见。
带:腰带。为:当作。城:城墙。
牒:木片。
械:守御的器械。
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机变,巧妙的方式。
距:通“拒”,抵御。
守圉(yù):守卫,圉通“御”,抵挡。
诎(qū)通“屈”,理屈。
所以:用来……的方法。现代汉语里一般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莫:没有人。
寇:入侵。
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思考:
1、在攻守之战的较量中,“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至此,公输盘是否真的认输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墨子使楚王彻底打消攻宋念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这说明了制止侵略要依靠什么?
他的攻宋之心仍然不死,可从他的“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可见。
关键步骤是墨子和公输盘攻守之战的较量,以及“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的迎战准备。这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试分别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⑴以“智”、“仁”、“忠”、“强”、“知类”的君子标准,指责公输盘,使他折服。
⑵以“窃疾”作类比,折服楚王。
⑶巧设守城谋略九距公输盘的攻城机变,并以杀臣不能绝劝告楚王,使楚王收回攻宋成命。
1、 墨子最终制止了这场战争,他采用( )的办法,从道义上谴责楚攻宋之不义。
2、他层层说理,在说理中运用大量( )句,增强了说服力。
3、靠自己的战术实力和宋国充分准备做后盾,劝说更具把握。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排比
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⑴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国造云梯要攻打宋国,不远千里,走了十天十夜到楚国的国都来说服公输盘,表现墨子不畏艰辛,反对不正义的战争的“非攻”思想。
⑵墨子折服公输盘和楚王的巧妙、锋利的言辞,表现墨子是个出色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具有机灵、雄辩的口才。
⑶墨子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敌国,说服公输盘和楚王。表现墨子为了阻止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
⑷墨子九距公输盘攻城之机变,说明墨子有勇有谋。
墨子是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不辞劳苦、不怕牺牲、坚持正义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注意:
1、一词多义:
子 子墨子闻之 说 公输盘不说
愿借子杀之 请说之
请说之
之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
臣之弟子
臣以王吏之攻宋
(夫子)
(您)
(“悦”,高兴)
(解释,陈说)
(代词,代依靠公输盘杀人这件事)
(代词,代公输盘)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的)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通假字:
距子矣、守圉、诎、公输盘不说
3、特殊句式:
“宋何罪之有?”
“夫子何命焉为?”
“胡不见我于王”
宋国有什么罪过?(宾语前置)
先生有什么见教?(“何……焉为”表疑问的一种格式)
(您)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呢?
起因:
经过:
结果:
楚将攻宋
墨子劝说公输盘
“请无攻宋”
公 输
墨子劝说楚王
(迂回陈说)
(巧设类比)
(演习攻防)
兼爱
非攻
总结
课文总结:
主题启示:《公输》表达了怎样的思想主题,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墨子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在写法上表现了哪些特点?
墨子是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不辞劳苦、不怕牺牲、坚持正义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
1、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在辩论中巧用逻辑推理,体现了墨子的雄辩才能,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条理清晰分明。
3、运用比喻推理. 形象的比喻和排比的应用使文章充满气势,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