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17: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归省(shěng)
潺潺(chán)
蕴藻(zǎo)
凫水(fú)
B.大彻大悟(chè)
奔突(bèn)
搏击(bó)
恣意(zì)
C.碗盏(zhǎn)
糜子(méi)
幽暗(yōu)
城隍庙(huáng)
D.萧萧(xiāo)
翰旋(wò)
冗杂(yǒng)
瞳仁(tón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羁绊
诱惑
惋转
叹为观止
B.纨绔
震憾
挑衅
一马当先
C.闲逛
困倦
恬静
顾名思议
D.慨叹
桕树
束缚
戛然而止
3.下面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指实在)
B.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里指昏暗)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4.(天津)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有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比喻)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
C.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比喻)
D.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设问)
6.(内蒙古呼和浩特)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7.仿照加点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4分)
例句:爱心是春风,它可以播撒盎然的生机;爱心是甘霖,它可以滋润久旱的心田。
爱心是
;爱心是
8.(内蒙古赤峰)盛夏到来,酷暑难耐,你的好朋友小刚要在假期里独自去郊外废弃的水库中游泳解暑。考虑到安全问题,你对他进行了劝阻。你会怎么说?(4分)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语句通顺,有说服力;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内容;50字左右。你说: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胳膊(
)搏击(

10.“好一个安塞腰鼓!”属于
句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11.请画出一个排比句,并分析其作用。(3分)
12,文中的“它”指
(2分)
13.怎样理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3分)
(二)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节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黑熙接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梁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2017年01月14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4.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15.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
16.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4分)
18.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的活动有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4分)
(三)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退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我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
③走过潮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④总之,在我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掺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⑤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已经到了秦兵马俑馆。
⑥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喷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⑦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
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造出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字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⑧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有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民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⑨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和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⑩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露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释】①冕旒: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19.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20.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分)
21.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3分)
22.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4分)
2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⑦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③段画线诗句的意境是不同的。
三、写作(50分)
24.题目:品它千遍也不厌倦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与解析
1.C〔A.“省”应读xǐng。B.“奔”应读bēn。D.“冗”应读rǒng。]
2.D[A.惋一宛。B.憾一撼。C.议一义。〕
3.B“晦暗”在句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4.DCD.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用法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5.BCB.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6.B〔A.“把玩”一词使用不当,“把玩”的意思是“拿在手里玩耍”,显然,“日落”不能拿在手里;C.“约”和“左右”重复;D.缺少主语,应该删掉“使”,“我们”做主语。〕
7.示例:清泉,它可以抚平心头的伤口港湾,它可以停泊倦归
的航船。
8.示例一:你还是不要去了。水库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淤泥沉积,就像一头饥饿的野兽蹲伏在那里,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太不安全了。
示例二:你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呀!在水库游泳发生事故的太多了,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如果要解暑,可以去游泳馆,既干净又安全。
示例三:废弃的水库没有安全措施。它就像一个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等待着你这个弱小的猎物自投罗网,所以你不要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暑了!
二、(一)
9.bo

10.感叹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和喜爱11.排比句“它震撼着你……威逼着你”(答案不唯一)作用:能增强语气和语势,加深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
12.安塞腰鼓的鼓声
13.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命、对力量、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二)
14.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少年时代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的少年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赶年集的留恋与怀念,对与亲人团聚的渴望,对赶年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遗憾和惋惜。
15.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集市比作磁铁,生动形象地写出农村的集市对人们的吸引力,以及来赶集的人们的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集市之热闹。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对赶年集的喜爱之情。
16.这一段是对年集场面的描写。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对年集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渲染了年集的热闹气氛,烘托作者以及乡邻们高兴的心情,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年集的热闹,赶年集的人之多,从而更能体会到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热爱、留恋以及对这种生活远离我们的遗憾与怀念。
17.①从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还让父亲多给“我”五角钱以及后来“我”赶集回来,虽然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但她“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等言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的母亲。②从“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看出这是一位节俭、舍己为家人的母亲。③从“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看出这是一位勤劳、善良、具有奉献精神的母亲。
18.示例:我认为如今的过年方式有的是进步,有的却是在退步。比如过年有的地区不再放鞭炮,我认为这是一种进步,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对于我们生存的重要性,而人类的破坏又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鞭炮中含有污染空气的成分,所以很多人提倡过年不放鞭炮,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这一角度看,这种古老的过年方式的远去是一种进步。再说另一方面,“网上购物”等过年方式是一种退步。因为,过年是人们在一年结束时的庆祝活动,需要大家聚到一起,面对面地亲密接触,彼此传达喜悦、问候等,如果少了这样的欢乐,只是为购物而购物或只是为了拿到红包而抢红包,就失去了过年的意义。总之,如何过年,我们需要传承过年的精神内涵,而不能只流于形式。
(三)
19.(1)驶向秦俑馆的路上(2)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3)骄傲感和幸福感更加浓烈起来了
20.承上启下(过渡段)
21.语言特色:对偶的使用,使句子形式整齐、节奏分明、声音和谐。表达作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和音韵的美感。
22.文章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为后文见到秦兵马俑的骄做和幸福蓄势,将作者的这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和幸福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3.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这些兵马俑确实是宇宙间的一大奇迹”。〕
三、
24.【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首先我们要审清题目。题目是
“品它千遍也不厌倦”,我们可以把题目分解。“品”就是欣赏、品味;“它”是代词,是属于非人的,那么就可以是“情”“文学”“景”“道理”等;“千遍”说明品味时间长、感受良深;“不厌倦”是说对此感情深厚。其次要注意选材,用“替换式”选择,把“它”变为自己要写的内容,如父爱、《红楼梦》、家乡的景色等。最后成篇,如果写成记叙散文,要注意细节描写;如果写成品味文学的散文,要注意凸显文采;写景多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思路一:品“亲情”。亲情是作文里永不老去的话题,在细细品味,不断品味才能感悟到亲情的重要,才会有一颗感恩之心。如写“母爱”,在你累了时送上一杯奶茶,在你无助时送来鼓励,在你生病时给你无微不至的关怀……
思路二:品“文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值得品味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选择这一写作思路一定要注意范围不能过大,选取具体的一首词或者一篇文章来品味,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空洞乏味。
思路三:品“景色”。可以写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大海的磅礴、森林的静谧、沙漠的粗犷、花园的繁花似锦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其实生活中处处有风景,要抓住自己最熟悉的景色品味。如家在农村,秋天特有的景色——落叶、稻谷等。注意突出“品”字,除了感受到景色的别致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感悟,这样才能升华主题,含义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