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回延安》同步经典练(答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回延安》同步经典练(答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1:1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回延安》同步经典练
一、选择题
1.《回延安》作者_______,_______代诗人剧作家,创作过剧本_______。诗歌紧紧扣住延安,按照
的内容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诗歌格式上借鉴了
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树梢(shāo)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脑畔(pàn)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高潮(cháo)
3.下面词语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燥
诀窍
候鸟
贻笑大方
B.袒护
掂量
粗犷
消声匿迹
C.漫骂
矫健
毕竟
安分守己
D.提纲
松驰
渎职
各行其是
4.
对下面加点字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两个“莫”,表达作者重回延安不能克制的激动之情)
B.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四个量词重叠使用,构成排比,显出了延安的变化之大)
C.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杨家岭的红旗”指代党中央,写出了党的领导作用)
D.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照”字突出了枣园灯光的明亮)
5.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特色。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延安人待客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能力经典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以诗人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B.“一头扑在亲人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无比激动的心情,可以从一个“扑”字看出来。
C.诗人描绘团聚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7.
精美文段赏析。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______________。“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________的关系。
(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我”什么?
(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第三部分:提高经典
8.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③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④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A.①对比 
②互文 
③拟人 
④夸张
B.①对比 
②对偶 
③拟人 
④拟人
C.①对偶 
②对偶 
③拟人 
④夸张
D.①对偶 
②互文 
③拟人 
④拟人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3)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阅读诗的第一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读诗的第三节,我们可以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贺敬之

《白毛女》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陕北信天游
2.D【解析】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糜”应读“méi”。B项“肚”应读“dǔ”。C项“眶”应读“kuàng”。
3.A【解析】B项“消声匿迹”写作“销声匿迹”;C项“漫骂”写作“谩骂”;D项“松驰”改为“松弛”。
4.
D【解析】“枣园的灯光”象征着党中央的领导、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不是指现实中的灯光,所以“照”字也不是指现实中明亮的灯光。
5.(1)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2)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3)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4)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6.D【解析】“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
7.(1)拟人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
(2)延安教会了“我”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
(3)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奶长大,引出并喻指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出并喻指自己投身革命锻炼学习。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8.A【解析】A项正确,本题注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用到的修辞方法是互文。
9.(1)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这些意象都是思乡的代表,是故乡的象征,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2)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从而突出思乡情之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渴。而且,这样的词语与它们各自的宾语中心语搭配得十分恰当,读来让人觉得很有意味。
(3)诗歌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乡愁。“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等意象兴中兼比,引出并喻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举杯销愁愁更愁家书抵万金
(5)示例:诗人的匠心在于:用“一张海棠红”来强调“红”,以突出红得鲜艳灿烂。而这“红”又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用“一朵雪花白”来强调“白”,白得晶莹剔透,纤尘不染,而这“白”字又与后面的“信”紧密相连;用“一朵蜡梅香”来强调“香”,以突出蜡梅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而这“香”字又与下文的“母亲”相连。因此,从这反常离奇的搭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诗心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