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2: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导读
这一单元介绍了许多杰出人物。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人物名人。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自侧重写了杰出人物的品质、气质和生活道路。本单元学习精读,在通览全篇、了解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要求学生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邓 稼 先
杨振宁
第一课时
关于“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中国于1966年12月28日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1967年6月17日由飞机空投的300万吨级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们中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一.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kuàng) 可歌可泣 (qì)
彷徨(pánghuáng)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概括课文基本信息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提示
语言表达时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中华民族一百年前的“任人宰割”到今天“站起来了”的巨大转变中,邓稼先是对这一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之一。)?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第二课时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给我的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戈壁滩上,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他用一句“我不能走”回复别人对他的劝离。
课文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例?
课文写的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朴实的
民族自尊心
⑦1982年,戈壁滩上,核武器试验出现意外时,他用一句“我不能走”回复别人对他的劝离。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邓稼先》这篇文章是一篇奇文,再读课文,做好圈点评注,说说这篇文章的“奇”。
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3分)
文中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为名人,有时还这样。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1分)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1分)自然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借故诗文来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并由此揣测邓稼先在这样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时的心情,从而突出了他坚强意志,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2分)引述这首儿歌作为邓稼先的写照,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年历史背景上。(2分)
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2分)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的话,还会这么走,这句话写出邓稼先的伟大之处。(2分)
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话就是一段,简洁精炼,铿锵有力。试找出一些例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4分)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2分)
这些句子独立成段,强烈地表现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2分)
两弹元勋
科技先锋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朴实 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忠诚纯正
奉献 认识邓稼先
拼搏 精神永存
无私 学习邓稼先

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回忆性散文——传记体的一种,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A.运用小标题——条理清楚 内容分明
B.对比鲜明——突出伟大的人格
C.取材精练——四个生活片段
D.句式多变——排比句、长短句
体验与反思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启发和感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邓先生的故事?
2、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杨振宁。全班讨论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二、三。
3、小作文:记人的文章。
一.写一段事迹简介(50字左右)。
二.写一句人物素描。
邓稼先,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学家。
三.写邓稼先墓志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