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
无论在大陆还是港台,闻一多都被认为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但是,如果从职业上说,他几乎一生从事的都是教书育人的事业。他1932年回母校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战火纷飞的年代与流亡师生一起南下,一直到被暗杀去世,都未曾放弃这个事业。
闻一多在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局危局的主张》。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
名人评价:
(1)(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这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2)他(闻一多)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 。
——诗人郭沫若
(3)抗战以前,他(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 。
——散文家朱自清
(4)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从军行》等。
了解作者:
臧克家于1930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背景透视: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地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要把握叙议关系,叙议相互生发,彼此支撑;二要做到以议取笔,叙议之间,更应突出“议”的穿针引线、挖掘主题的作用。
知识链接:
理解句子含义
(1)句子类型——哲理句、过渡句、修辞句、主旨句
(2)答题角度——结合语境、抓关键词、判断修辞手法、根据句子结构和所处的位置
(3)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关键词语)+内容+效果(情感、感悟)
知识链接: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他把头沉重地垂下!
知识链接: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他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他抬头望望前面。
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字词积累:
shū
qiàn
zhì
xiāo
lǚ
kǎi
shuò
zhuó
dié
pénɡ
wèi
qiè
kuī
lì
yān
kānɡ
chōnɡ
硕果: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澎湃: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字词积累:
⑥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⑦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舍,停止。
⑧迥乎不同:意思是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迥,差得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越坚, 。
2、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 ,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 ,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
3、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 , ,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 ,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整体感知: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钻之弥坚
钻得越锲而不舍
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问题探究,理文章思路:
1.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先写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十多年潜心钻研古代典籍,写成诸多著作。
后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示威游行,用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怎样完成过渡的?请做简要分析。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总承上文,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课文的后一部分。
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通过对比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精神。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表现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课文选取了典型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为学者的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说”了什么
无声无闻
①
“做”了什么
②
③
言行特点
④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高尚品德
⑤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国家命运甘愿牺牲
从“小声说”到“向全国人民呼喊”
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示威游行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 “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问题探究,理解句子含义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这句话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
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这语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指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5、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潜心治学的精神。
6、“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病情的方法。用在这里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衰微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7、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 方面的说和做,作者选取写作《唐诗杂论》
《 》《古典新义》和起稿传单、 、 参加游行等事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行一致、 的精神品质。
课堂小结:
表里如一
革命家
楚辞校补
大会演说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