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中考复习专项:古诗赏析诗句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河南中考复习专项:古诗赏析诗句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0:3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
?
?
古诗赏析诗句题
【典例分析】
【1-202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
(1)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粗暴蛮横。②间接地表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的无奈、无助。③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考查对诗句作用的理解。“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意思是他们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不由分说,强行扭转车头,驱赶着老牛向皇宫方向走去。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把”“敕”“叱”“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地蛮横掠夺;卖炭翁辛辛苦苦得来的炭就这样被宫使残暴的掠夺走了,卖炭翁在强权面前显得那么的无奈和无助;在至尊的皇帝的“文书”面前,卖炭翁艰难的劳动、心中的希望、运输的艰辛,全部化为乌有,表现作者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2019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案】
(1)
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句中的“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挽弓射箭要冲锋陷阵,可以看都以为爱国英雄的形象。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可以从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修辞手法三个角度加以说明。
【3-2018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答案】18.
示例一: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二: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三: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示例四: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任选—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注意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标点符合的角度。如:用感叹号、问号,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句式的角度: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修辞的角度: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可以从诗歌情感的角度: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4-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答案】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边声”,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5-2012年河南省中考语文】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
(1)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方法小结:
得分技巧解答此类题目,看题干的设问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就修辞方法角度提问,应从比喻、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双关、对偶等修辞的角度作答;如果题目就表达方式提问,回答的角度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选择;如果题目就表现手法提问,回答的角度就在对比、用典、抑扬、动静、点面、衬托等里面选择。
赏析名句,还可以从名句的类型(写景、抒情、说理)分析。
(1)写景类:如果是写景,则从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进行赏析。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2)抒情类:如果是抒情,则从抒情方式、情感的色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说理类:如果是言理,则从理趣的融合性、哲理的启发性等角度赏析。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对于名句赏析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从两方面来鉴赏评价:一方面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设问、反问等)、用词的生动形象、表达技巧(托物寓意、对比)等,另一方面从内容上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题模板运用的手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
【经典练习】
【1-2020年5月河南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新乡市第十中学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答案】
①用典角度:借用“临易水”的典故,既交代了战斗的地点,又暗示了此去有可能有去无回,表现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②炼字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写出了战地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也暗示了将士们内心的沉重。③描写角度: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惨烈和悲壮,为抒发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英雄气概作铺垫。
【解析】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的意思是: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可以从修辞的角度,“临易水”用用典故。表明前进受阻,令人联想起《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可以从炼字的角度,“重”“寒”二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写出了战地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但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从侧面描写的角度。通过“霜重”“鼓寒”“声不起”,侧面衬托出天气的寒冷,写出了战地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2-2020年河南省百校联盟中考模拟、2021年河南省许昌市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
请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四面歌残终破楚。
【答案】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答出比喻修辞亦可),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的意思是: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词人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用楚的绝境比喻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表达了冲出家庭牢笼的喜悦之情和投身革命、报效祖国的豪情。
(2)请任选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2分)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示例: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寂寞孤独之情或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意思对即可,2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3-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中考二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请赏析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案】(1)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故叫惶恐滩。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惶恐滩头说惶恐”,彼时,诗人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这两句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诗句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流露出作者的一腔悲愤。形式上,对仗工整。可谓情辞俱妙。
【4-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任选一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答案】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自喻,饱含诗人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示例二:诗人没有一味消沉下去,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示例三:蕴含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还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5-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
【答案】
示例一:这两句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星河欲转”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写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融现实感受于梦境,想象丰富。
示例二:“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6-2020年河南省许昌市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中的画线句。(2
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示例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示例二:蕴含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必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示例三:借景抒情,通过对易逝的自然风光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任选一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7-2020年河南省新野县三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案】
拟人。“钟”字运用拟人修辞,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比喻。“割”字写出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的刀切断一样,突出表现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