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部编版)
一、书写
1.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zhù sù lǎo wēnɡ qīnɡ tínɡ máo yán fù zá
二、填空题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两句诗属于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儿童________的情态。
(2)读着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1.将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季南方农村景物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特点。
2.这两句诗描写了田园风光,其语言特点是( )。
A.热情豪放 B.清新自然 C.伤感细腻 D.雄浑壮阔
4.课内阅读。
1.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月是故乡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5.在写“我变得有信心了”时,下面的因素可能让“我”变得有信心的有( )。(多选)
A.同学们的掌声 B.老师的眼神 C.妈妈温暖的话语 D.某位名人的故事
6.如果要围绕“我变得勇敢了”来完成本次习作,以下材料最典型的是( )。
A.在奶奶的教导下,我学会了包饺子 B.之前我很怕爸爸打我,现在不怕了
C.从来不敢一个人睡觉的我,终于敢了 D.一直丢三落四的我,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7.关于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篱落疏疏一径深”的“疏”和“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稀”,都表示“稀疏、稀少”的意思
B.《宿新市徐公店》从景到人,由静到动,描写了农村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C.《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直接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D.三首古诗词都和乡村生活有关,都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美好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亡赖(wánɡ) B.杂兴(xìnɡ) C.清平乐(yuè) D.卧剥莲蓬(bō)
9.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B.清代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C.宋代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D.当代 茅盾 《天窗》
四、按要求答题
10.填一填,选一选,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本次习作属于______(写景类 状物类 写人类 记事类)文章。
(2)本次习作要写_____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_____的事情,要把事情的_____写清楚。
(3)对本次习作中“长大”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是(____)
A.身体的长大B.认识的提高C.内心情感的波动D.心智或思想的成熟
11.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打“√”。
杂兴(兴致 高兴) 未成阴(阴凉 树荫) 谁家翁媪(老妇 老翁和老妇)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A.江南田园生活 B.清平乐 C.宋 D.杨万里 E.辛弃疾 F.住宿
G.住宿在新市姓徐老人开的店
(1)《宿新市徐公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所作,“宿”字是(_________)?的意思,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_)”是词牌名,词的作者是词人?(_______)。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_)的词作。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一直想当作家。祖父对我的这个理想充满了理解和支持。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四处跑着给我借书让我读。有一次他骑车去隔壁村借书,回来的时候赶上一个下坡,刹车失灵,结果连人带车一起摔到了沟里,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才能勉强下床。
我把他借来的《金庸全集》扔在地上,含着泪说,我爸说要我去电子厂打工,同学们也经常嘲笑我,我再也不想当什么狗屁作家了。
祖父那时候腰椎间盘突出,他____________。
他走上来,只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我心头一震,恍惚间,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13.画“﹏﹏﹏﹏”的句子中,作者通过“____”这一动词及“____”这一神态描写,很好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想想祖父会有哪些动作、神态、语言,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
六、语言表达
15.理一理习作思路。
我想写的事情是______。根据要写的事情补全下图。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
长
大
了
____
____
____
其中,最能让我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是_____________
16.牛刀小试。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对仗工整,这种句式常见于古诗词中,被称为对偶句。请把下面的对偶句连一连。
漠漠水田飞白鹭 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家家雨 谁家新燕啄春泥
老妻画纸为棋局 阴阴夏木啭黄鹂
几处早莺争暖树 稚子敲针作钓钩
(2)改写句中的画线部分,使其和未画线部分形成对偶。
石间清泉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好似锦缎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练笔。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想两位老人在聊些什么。
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对话,建议加上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住宿 老翁 蜻蜓 茅檐 复杂
2.动态 急走 追 天真活泼 示例: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翩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3.1. 金黄 肥 雪白 稀 夏
2.B
4.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因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5.ABCD
6.C
7.C
8.A
9.B
10.记事类 一 最深 经过 A
11.兴致 树荫 老翁和老妇
12.C D F G B E A
13. 扔 含着泪 “我”因理想被否定、被嘲笑而愤懑委屈、无助伤心
14.扶着凳子,皱着眉头,艰难地弯下腰捡起书,已是满头大汗 孩子,不要被别人的观念左右,这一辈子,你一定要成为你自己!
15.晚上独自走夜路 父母临时有事不能接我回家。 我凭着记忆自己走在夜晚冷清的路上。 我一鼓作气回到了家中。 进入家中,打开电灯的那一刻,感到家真温馨,我第一次一个人走夜路并且成功到了家。
16.(1)
(2)塘中碧波闪闪,似锦似缎。
17.示例:老爷爷摸着胡须,乐呵呵地说:“如今的生活多美好哇!我们丰衣足食,自给自足。”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也笑着点头,说道:“是啊!我们这三个儿子也是个个孝顺乖巧,我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