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件】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研课件 2 回延安(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课件】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 教研课件 2 回延安(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16:2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
2 回 延 安
第一章表达重返延安见到亲人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第二章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喜悦之情。
第四章描述延安城新风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章回顾光荣历史,展望美好前程,表达惜别之情。
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思考探究
线索: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找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直接抒情:“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盼望着能常回延安,能见到亲人,能看到延安的大发展。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黄土”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扑”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群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间接抒情
概念: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事、物、景,使抽象的主观感情客观化、形象化,使其成为可以被观赏者再体验的对象的写作方法。
特点:要依靠媒介,具有依附性;含蓄委婉,耐人咀嚼,引人联想。它是叙事性、议论性文章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方法。
命题点
一、概念和特点
借助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彩,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助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的。
借助描写抒情,作者在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优美而又富有感彩。
二、间接抒情的方式
抒发了人物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运用间接抒情,可收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的效果。
三、间接抒情的作用
①文章(段落)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来表现某事物?
②文章(段落)运用了_________抒情方式,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③选文运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四、考查形式
答题模式:文章(段落)通过________描写间接抒发了人物________对________强烈的__________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2019·湖南邵阳)文中两次详细地写黄蜂走向死亡时的“举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④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⑤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
真题演练
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⑥……
⑦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拔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黄蜂的举动
作者的情感
第一次
?
怜惜(不忍、同情)
第二次
整理触须
?
紧抓住扫帚尖
欣赏、赞美
【参考答案】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1)“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积累拓展
“千声万声呼唤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强烈的思念之情,“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延安比作母亲,表现出延安在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养育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物以人的动作,好像延安的一切都有了生命,都在欢迎自己回家,生动形象地反映出诗人重回故地的无限欣喜之情。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运用了极度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延安巨大的喜人的变化。
4.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延安浓厚的感情和对延安旧貌换新颜的由衷歌颂。
指导:认真把握本诗的节奏停顿、韵律语气,了解“信天游”的民歌风格,领悟诗人的情感,再加以背诵。
五、背诵这首诗。
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①先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对偶、引用、反问、设问、对比、借代等。
②具体分析各种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表达效果,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___。
③再进一步分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运用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 ,表现了人物的 情感。
方法拓展
③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④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天里。
⑤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2019·湖南邵阳)细细品味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
真题演练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马蜂比作芭蕾舞演员,并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它的身形和状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马蜂的怜爱、同情及不舍之情。
【参考答案】
六、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 “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访问你的祖辈、父辈,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延安精神”内涵。还可以对照这首诗,延伸阅读莫耶《延安颂》、祁念曾《延安,我把你追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看看这些诗文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主要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等。
《延安颂》是一曲激发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战歌。
《延安,我把你追寻》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记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米的回忆》歌颂的是小米加步枪的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