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19:0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我叫王国藩,今年三十三,
一辈子贫农面朝黄土背靠山。
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感谢土地改革给我分了一块地。
鸡鸣下田去,日落把家回,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笑得合不拢嘴。
但是好景不长,来年遇到灾荒,
种的庄稼颗粒无收全村都遭了殃。
庄稼没水灌溉,自己无法救灾。
身单力薄无可奈何我该怎么办?
第五课




(1953年—1956年底)




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你知道什么是“三大改造”吗?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
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和学导文,自主学习,
完成表格内容。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起止时间
改造形式
原则、创举
——


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
1953年~1956年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自愿互利原则
赎买政策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一篇——集体生产促发展
集体生产促发展——农业合作化
材料一: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加入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进一步提高生产力,使农民走上集体化,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
解决农业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土地实行由“分”到“合”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则:

法:

程: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
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集体生产促发展——农业合作化
1952年和1957年农业发展柱状图
农民代表向毛主席送喜报
加入农业合作社,
自愿互利是原则,
家家户户在一起,
粮食都归大集体,
大家用上了拖拉机,
社员劳动也更积极。
土地使用效率高,
粮食收成不得了。
集体生产促发展——农业合作化
手工业——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进行工业生产和生活用品生产的活动。
集体生产促发展——手工业合作化

景:

式:

果: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1956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表
手工业者积极入社
集体生产促发展——手工业合作化
第二篇——公私合营创奇迹
我叫荣毅仁,做人很仁义,
祖祖辈辈几十年来一直做生意。
无锡卖面粉,上海当经理,
勤勤恳恳为国家的经济而努力。
抗战御外敌,解放求和平,
风风雨雨终于盼到新中国成立。
但是有个问题,资本家的属性,
剥削制度私有经济与我都有关系。
我想问问大家,资本主义经济,
如何才能与社会主义完美融为一体。
公私合营创奇迹——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创奇迹——公私合营
材料三: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取得领导地位,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基本上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私有制的革命性改造。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私”指的是?
“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
2、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公私合营”呢?
国家与资本家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将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经济体制。
如何实现“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
“赎买政策”成为了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这种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实现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创奇迹——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创奇迹——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20.5%
15%
34.4%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定息制度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业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政策为创举。
核定企业总资产,
每年固定发股息。
公私合营新经济,
公有资本占主体。
三大改造为助力,
社会主义终建立。
公私合营创奇迹——公私合营
第三篇——社会主义新篇章
三大行业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属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分析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新篇章——实

行业(生产资料)
改造前归属
改造后归属


个体农民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主






个体经营
私有经济
集体经营
国有经济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
19.1%
1.5%
0.7%
6.9%
71.8%
1956
32.2%
53.4%
7.3%
0
7.1%
1952年、1956年中国经济指标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社会主义新篇章——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十九大报告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负重前行
任重道远




三大改造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建立
农业
生产
合作社
实行
企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手工业
实质
农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1、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最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D




3、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C.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