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項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尚书》记载:“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反映
了当时
A. 初具以民为本观念B. 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2.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这一主张
A.意在维护儒学独尊地位B. 促使儒学完成思辨化进程
C. 有利于限制皇权的滥用D.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几案)滑净,因书之,真草(楷书、草书)相半。后误刮,门生惊懊者累日。又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王曰:
“但言是王右军(王羲之)书,以求百钱邪。”人市,人竞买之。据此可知,王羲之
A.代表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B.确立了书法艺术评判标准
C.开启了绘画商品化的进程D. 引领了审美的书法欣赏风
4. 五代时的冯道“更事四姓及契丹”,先后在5个政权中为12位君主服务,屡屡位居宰相。
宋明以来史学家、道学家认为冯道是一个毫无忠正节义之徒,而李费对冯道却推崇备至。
这表明李贽的思想
A.具有浓厚的民主色彩B. 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C.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
5.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赛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
内容,并使用了几何、点、线、面、平等线、直锐角等汉语数学概念,徐光启对这部书推
崇备至。这表明
A. 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科技的落后B. 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 徐光启思想具有创新性和进步性D. 西方教会势力已侵人中国
6.被封建士大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剧受到维新派的重视。维新派认为“欲无老无幼,无
上无下,人人能有国家思想,而受其感化力者,舍戏剧末由”。他们提出的戏剧改良的主
张也影响了京剧、川剧、粤剧等剧种。维新派此举意在
A.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B.挖掘戏剧的政治功能
C.满足民众的娱乐需求D. 提升戏剧的社会地位
7.1920年,钱玄同发表《减省汉字笔画的提议》一文,不久后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了《减
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
书面语中,并提出了简化汉字的方法。这一提议
A.深受西方政治思潮影响B. 具有反传统文化的激进倾向
C.侧重形式开展文学革命D.有利于普及推广新的价值观
8.1920年,邓中夏到长辛店创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时看到许多灾民的困苦状况,觉得心里非
常难受,联想到官僚政客资本家们住着高楼大厦、衣锦肉食的生活,便决心从“根本上打
破社会上不公道的事”,这也是当时不少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扩大B.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结成同盟
C.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潮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是时代潮流
9.1929年4月,毛泽东指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领导而失败,
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这一论断
A.指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性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阐释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强化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文学创作上除了工农兵题材作为主流之外,还出现了突破概念化
的边缘性文学,如李国文的《改造》、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这些边缘
性文学作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百花齐放方针的推行D. 三大改造的巨大成功
11. 据统计,1991年北京从事房地产业的企业只有3700家,到1992年底则暴增到17000家。
张玉良、许家印等一大批体制内的群体“下海创业”,因而有了共同的标签-“92派”。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B.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D.传统生活观念的改变
12.右图是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征集活动中,最终被确定下来使用的作品。这部作品右上角的数字“50”最有可能是为了纪念我国
A.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D. 开始进人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13.下图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
題是
A.美国的现代科技发展速度最快B.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量最少D. 欧洲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14. 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要求,保留并进一步完善边疆山区、
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优惠政策。该项规定
A.是《义务教育法》的直接体现B.有利于教育界的拨乱反正
C. 推动“211工程”计划的实施D.体现教育公平和民族平等
15.普罗泰格拉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
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由此可见,普罗泰格拉
A.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B. 提出了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C.揭示了思维与存在的差别D.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16.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他在西方哲学
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有死亡的生命具有不朽价值”的哲学命题。他的哲学探
索
A. 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B.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
C.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D. 使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人物
17.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
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A.资产阶级开始确立统治地位B. 人文精神内涵有所扩展
C.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D.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18.马克思写到:“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
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由此可见,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 反对教权主义B. 反对封建统治
C.否定教皇权威D.反对世俗权威
19.法国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并进
行扩建。1792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并于第二年正式向公众开放。18世纪卢浮宫的
功能发生变化是因为
A.加强王权的政治需求B. 复辟因素的彻底根除
C. 启蒙运动的逐渐深人D. 宫廷文化的日益普及
20.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
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
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A. 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形成B. 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 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D.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21.瓦特并非蒸汽机的首次发明者,相反,他是在纽可门式蒸汽机的基础上不断试错,并逐
渐改进蒸汽机的运行效率的。由于具有蒸汽机的专利,瓦特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
业家的“风险投资”。这表明当时的技术进步
A. 取决于企业家的投资B. 得益于专利制度的推动
C.源于不断的创新发展D.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22.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
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
相适应。”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进化论学说
A.成为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武器B.鼓吹强国征服弱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C. 增强了西方列强征服改造世界能力D.被运用到经济生活和列强侵略扩张上
23.有人曾对某科学著作的原理作出通俗的解释: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会引起时空弯曲,然
后物体在这个弯曲的时空里继续做他们的“惯性运动”。弯曲得太厉害以至于光掉进去
都出不来了就是黑洞,这边弯曲的恰好跟另一个弯曲的亲嘴对上了就是虫洞。这一著作
应该是
A.《天体运行说》B.《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C.《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24. 1879 年易卜生的小说《玩偶之家》出版。小说为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娜拉,她从一个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形象,最后变为一个头脑清醒、向往独立、
追求自由和平等,愿为真理而奋斗的性情高尚的女性形象。该作品
A.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B.表现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D. 反映工业革命的社会状况
25.下图是19世纪法国画家西斯莱的名作。有评论家指出,西斯兼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
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下列作品与
西斯莱作品属于同一艺术风格的是
A.《日出·印象》B.《自由引导人民》C.《格尔尼卡》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題:本大題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
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贞观年间,洛阳书生李渤在江西五老峰隐居读书。李渤养一白鹿,故称白鹿先生。
北宋初年,地方先贤在此聚众讲学,正式称白鹿书院。宋太宗重視书院教育,御賜《九经》等
书于书院,书院得以发展。1179年,朱熹出南康知军,修复白鹿洞书院。制定教规,延聘教
师,登台讲学。白鹿洞书院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
韩及东南亚一带,誉享海外。
——摘编自《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现状及文化意义》
材料二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二是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三是修身之
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是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
其功。五是接物之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特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
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12 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憔紫满清及不和共和国宗旨
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
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
图画、手工等科。
——摘編自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新中国教育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
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我国教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对新中国教育的
认识。(6分)
28.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学者大致上对基督教采取的观点颇类似于古人的宗教观,那就是:宗教是
个基本的存在,大体而言是件好事或者说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值得关注。
宗教不该钳制生活和思想的一切,而这正是教会一贯的目的。随着文艺复兴来到,在世俗的世界里,宗教可以存在,但是属于私人事务,或是一鳞人受到某些信念所吸引的结社团体-就像我们今天的世界。宗教不能左右社会,不能强制每个人遵守规定和仪式,也不能宰制思想。
——摘编自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紫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
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
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学者对待基督教(宗教)的基本态度。(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信勒·凡尔納(Jules&Vem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
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以空想的方式将当时的科技成果神奇化,大胆猜测、热情憧憬未来的
美好生活,并对种种社会弊端进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制,生前其作“光是无插图小型本便销售
了约160万部”。七八十年代,日本明治文坛搬起“凡尔纳翻译热”。作品热度仅次于莎士
比亚,成为中国作家“改译”的基础。1902年,流亡日本的粱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创
办《新小说》杂志,将《海底旅行》归类为“科学小说”进行连载,并亲译介绍西方少年探索
冒险、同舟共济精神的《十五小豪杰》。同年4月,赴日留学的鲁迅订阅了该杂志,翌年秋
译成《月界旅行》,讲述三名探险家乘坐空心炮弹飞往月球的故事。鲁迅译本重“科普”而轻
“幻想”,“不适于我国人者”多有删节与调整;采用章田体,加入对偶的破题诗,但正文“掺
用文言俗语”,随处可见“自由、人民、进步、法则、研究、发明”等新调汇。鲁迅认为:“(读
者)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导中国人
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摘編自(日)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納之间》等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
清晰。)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B
C
B
D
A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A
C
B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D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4分)
(1)原因:北宋重文抑武;统治者重视;私人讲学传统的影响;发展儒学、宣扬理学;培养人才的需要。(6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
(2)特点:来源于儒家经典;内容广泛(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修身处事和接物等);突出道德教育。(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贡献: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使其成为宋以后高于五经的经典体系;朱熹以二程思想为基础,建立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后来成为官方哲学;朱熹为书院教育设立规范,促进了书院教育的发展。(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27.(12分)
(1)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2)特点:重视基础教育、扫盲教育;重视教育立法;进行学制探索,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4分,任答两点即可)
认识:教育发展受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确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必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2分,言之成理任答一点即可)
28.(12分)
(1)承认基督教合理存在;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主张社会生活世俗化;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回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6分)
(2)《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2分)
(3)影响(举例):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举一例说明,2分,其他例子亦可得分)
29.(12分)
示例1:凡尔纳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广泛开展,资本主义制度普遍建立,但弊端日益暴露,人们对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等感到不满,推动浪漫主义思潮兴起;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使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提高;小说这一文学形式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将其作品作为传播科学、社会启蒙的工具,因而凡尔纳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传播普及了科学知识,丰富了人们生活,提高民众素养,促进思想解放。
示例2:20 世纪初中国作家译介凡尔纳作品推动思想启蒙
20世纪初,随着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梁启超、鲁迅等中国作家,大量译介凡尔纳作品。他们转译自日译本,以意译为主,不拘泥于原著,而且重科学知识传播和思想启蒙;融合中国传统文学特色。凡尔纳作品在中国受到欢迎,有利于民众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发达,萌发救亡图存、效法西方之心,推动社会改良;有利于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提高民众素养,促进思想解放;有利于科学知识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小说和白话文的推广与结合,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做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