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评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5 16:1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评卷(三)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33分,20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搓捻(cuō)  模仿(mó)  倜傥(tì)  钥匙(yào)
B.绽开(zhàn) 譬如(pì) 争执(zhí) 感慨(kǎi)
C.截然(jié) 繁衍(yǎn) 惭愧(kuì) 企盼(qǐ)
D.涨红(zhànɡ) 浸满(jìn) 遨游(áo) 给予(ɡě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
A.黄蜂 书塾 绣像 人迹罕至      
B.签赏 倘若 珊胡 人声鼎沸
C.陌生 蜈蚣 渊博 高枕而卧
D.绅士 长吟 盔甲 狗窦大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耽误学习,蹉跎青春,到头来一事无成,定将悔恨莫及。
B.看到孩子们在田野上追着风筝跑,我恍然大悟:我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C.虽然我的性格和其他的女孩子截然不同,但并不缺少她们特有的温柔、善良的共性。
D.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问题在于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B.“中华文化庐山行”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秀美庐山风光”为主题,办了文化讲坛、书画精品联展等。
C.“十三五”期间,根据总体工作部署,我国将对近1 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
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清净的环境,也会始终保持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②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③在接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④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⑤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
A.⑤②④①③     B.⑤①③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④⑤②①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B.在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后几个月由父亲取的,男子的字是在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得字。
C.古代女子出嫁称“出阁”或者“归”,如《诗经》中就有“之子于归”一说,其中“归”就是指女子出嫁。
D.儒家“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借菊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7分)
纪念孔子诞辰,我校举行“孔子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1)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不仅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场所,而且是世界了解中国、增进中外友谊的平台。孔子学院的标志(如图所示)是由高飞的白鸽、地球和变体的“汉”字构成,请说说它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如果明年起把教师节定在这一天,请你为明年的教师节活动写一则标语,并预设两个活动。(2分)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其中不乏为人处世和学习的经典语录,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生活。请你根据要求从《论语》中各摘录一句。(2分)
为人处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共37分,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下列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10.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1分)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乙】孔子穷乎陈、蔡①之间,藜羹②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③米,得而爨之,几④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⑤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⑥者煤室⑦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注】①陈、蔡:春秋时陈国和蔡国。②藜:野草,这里指野菜。羹:汤。
③索:找。④几:差不多。⑤甑(zènɡ):古代炊具,似今日之蒸笼。⑥向:刚才。
⑦煤室:陈本:“室”当系“实”之假字。“实有颗粒结合成球之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人不堪其忧   堪:________________?
(2)弃食不祥 弃: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句子中与“得而爨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人不知而不愠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俄而雪骤 D.学而不思则罔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段文字中,孔子对颜回分别有什么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ɑ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ɑ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ɑ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5.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2分)
(1)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2)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我新的思想。?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16.“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童 年 河
赵丽宏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18.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③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选文内容,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共50分,50分钟)
22.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与病魔战斗。他们的勇敢与无畏、坚守与担当的英雄行为让大家在感动的同时也心生敬佩。
请以“向________致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少于600字。(3)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案解析
1.D 给 (jǐ)。
2.B “签赏”应为“鉴赏”;“珊胡”应为“珊瑚”。
3.C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用在此处前后矛盾。
4.A 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活动”;C项语义重复,可将“近”或“左右”删去;D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既然”改为“即使”。
5.B 此题作答前,先将各语句速读获得整体感知,⑤①是作者对自己感受的描述,两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第一、二句;③由上两句的比喻化描述,回归到自己的现实描述,是第三句;②④讲了作者的“期盼”与“光明”的到来,结合客观实际辨析为第四、五句;由上分析,可辨析为⑤①③②④,故选B。
6.A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7.(1)思而不学则殆 (2)三军可夺帅也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6)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8.(1)整个图案包含了全球、汉语、和平、崛起四层寓意,充分体现了孔子学院的办学理念。
(2)示例:感师恩,弘儒学 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开展一场主题班会。
(3)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C 本题考查对古诗主要内容的理解。本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怀,但作者抒情时,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双关的手法隐晦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颠沛流离之感。
10.①表现手法:反衬,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的世事和沉沦身世。②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11.(1)能忍受 (2)扔掉
12.B “得而爨之”的“而”:表顺承。A项表转折;B项表顺承;C项“俄”“而”连用,表示不久,一会儿;D项表转折。
13.(1)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孔子看见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
14.【甲】文中孔子大加赞扬颜回“贤”的高尚品质,【乙】文中孔子看到颜回用手抓米饭吃,怀疑他的品质。
附【译文】
【甲】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孔子说:“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活。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乙】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只吃没有米粒的野菜汤,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也只得睡觉。颜回去找米,找回来后煮饭,快要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从锅里抓出一点饭自己先吃掉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今天梦见我的先人,饭食弄洁净了才去祭祀。”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煤灰落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扔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自己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但是自己的心也不一定可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15.(1)B (2)D
16.因为“我”分不清“杯”和“水”,而且“我”的世界又是黑暗的,所以心中顿时无比烦躁。
17.充满好奇的眼光,指的是对生命充满好奇的眼光。
18.叙述了七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
19.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对雪弟依依不舍的情形。
20.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流露出雪弟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21.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22.【写作提示】“向______致敬”,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所补充的内容,即致敬的对象,有独特的、有别于他人的立身行事、思想情感、精神品质等;二是“致敬”,为什么要“致敬”呢?必须给读者一个理由。这个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可以“向某个人致敬”,也可以“向某个群体致敬”。如果补题的内容是名人,就要在如下两个“新”上下足功夫:一是素材新。名人的事迹已妇孺皆知,你再去嚼大家都嚼过的甘蔗就索然无味了,必须去捕捉名人鲜为人知的“猛料”。二是角度新。如果你手里没有名人的新素材,那你就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解读名人的“老故事”,这才能发人深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果向平凡人致敬,就要在如下两个“度”上下足功夫:一是“厚度”。要写出平凡人在为人、为事、为学上与众不同之处的漫漫征程,即有“厚度”。二是“高度”。有“高度”才能从理性上表现出致敬的意义。除了向人物致敬外,还可以选择自然界的事物、某种精神品质等,更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文章来。?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