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总结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和意义,以及隋朝繁
荣的表现和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总结隋朝大运河的一些基本概况、地位和价值,学会一
分为二的评价大运河。
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了解科举取士制度建
立的背景和相关知识,理解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选官制度,发挥
了其积极作用,对古今中外及后世影响深远。
4.通过研读教材史料,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第一目 隋的统一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东汉末年以来,社会长时间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中,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隋的建立结束了这一局面。
隋的统一
隋的统一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南朝
北朝
581
589,统一
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隋文帝(581─604在位)
隋的统一
建康
南京
长安
西安
长
江
河
黄
渤
海
东
海
海
南
北
周
陈
隋
后
梁
隋灭陈路线
589年,隋灭陈,
南北重归统一。
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587年,隋灭后梁。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文帝杨坚
含嘉仓示意图
隋朝“三省六部制”
结合如下材料,说明隋朝经济繁荣的影响?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万人
4600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文献通考》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第二目 开通大运河
民谣: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
琼花
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开通大运河
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
修建者
隋炀帝
605年
隋炀帝(604—618年在位)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杭州)
洛阳
三点
四段
五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洛阳
涿郡(今北京)
绘制大运河简易图,并说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长2700多千米
材料:
大运河与世界上著名人工运河进行比较
运河名称
通航时间
全长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869年
1914年
610年
190.25千米
81.3千米
2700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
直到今天,大运河仍是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国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处世界文化遗产和第46处世界遗产。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唐 皮日休
原文大意:往北可以通到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他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 )
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评论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思考: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总结大运河开通的作用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过度役使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运河修建想象图
作
用
积极
消极
第三目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出现的背景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门阀世族,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
1.必须出身高门权贵
2.要有地方高官推荐
——寒门学子难以凭才学做官
——地方官员把持选才权利
如何改变魏晋以来选才制度的弊端?
1、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弊端:不利于人才的选拨和任用,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隋文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只 注 重 门 第
凭才学做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状元匾
举子看榜图
古代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周朝
秦朝
按军功授爵
察举制
汉朝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对比分析
以德取人
以才取人
以能取人
门第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现世意义
(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2)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后世意义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
第四目 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灭亡
隋朝大业年间民役简表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609年
四千六百多万人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炀帝的暴政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
公元618年
亡了
隋朝
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隋炀帝过量役使民力,破坏正常生产活动所致。
板书设计
1.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在这一过程中隋朝灭掉的最后一个政权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D
B
巩固训练
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科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隋文帝 D. 唐太宗
C
4.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 都出现了盛世
B. 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 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B
5.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隋炀帝
D
6.当今举世瞩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在隋朝大运河基础上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B
7、材料分析
材料一: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
贪 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
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____ _ B._____ C.____ _ D.____ _。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关系密切,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