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第一课时
1.掌握字词。
一、整体感知
整宿(
)
仿膳(
)
tān(
)痪
shì(
)弄
qiáo
cuì(
)
jué(
)别
翻来fù(
)
去
xù
dāo(
)
xiǔ
shàn
瘫
侍
憔悴
诀
覆
絮叨
2.解释词义。
【侍弄】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经营照管。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3.梳理课文脉络
→
(1)“我”对看花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拒绝
同意
主动前往
(2)母亲状况怎样?
整宿肝疼
→
病入膏肓
→
离开人世
(3)“我”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我可活什么劲儿!”
暴怒痛苦绝望
→
“要好好儿活”
积极乐观坚定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好吧,就明天。”
(4)
怎样读出“我”的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些词语时需要读得稍微轻一点,慢一点。表示时间的无声延长,为下面“我”“暴怒无常”的行为蓄势。“突然”“猛地”“狠命地”稍重读,这样更能体现“我”的“暴怒无常”。“不,我不去!”这里需要重读,语速快,语调下降。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内心其实是暴怒、痛苦与绝望的。
二、感悟母爱
(一)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在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来。
1.面对“我”的暴怒绝望,母亲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A.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品味“偷偷”“悄悄”)
母亲的体谅、包容、牵挂和小心翼翼、疼痛不已。
B.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品味“扑”
“抓”“忍”)
“总是”“在一块儿”是母亲对儿子的安慰,“好好儿活”更是母亲对儿子的理解、鼓励与期待。母亲以朴素的话语,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重拾信心。
“扑”“抓”写出了母亲的痛心焦急,“忍”写出了母亲的坚定,体现母亲的隐忍与克制。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品味“挡”“憔悴”“央求”)
“挡”写出了母亲的细心,唯恐飘零的落叶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憔悴”写出了母亲的悲苦,她既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又因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下承受着心理的折磨;“央求”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执着、关怀与期望。
D.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高兴得手足无措。
E.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透过“忽然”“敏感”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忽然”“敏感”写出了母亲的紧张、小心翼翼。“悄悄地出去”写出了母亲的关怀、自责。
F.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母爱的小心翼翼
悄悄地躲出去
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眼边儿红红的
扑、抓
忍
包容、体谅
牵挂、关切
疼痛不已
痛心焦急
坚定、隐忍、克制
好好儿活
理解、鼓励、期待
挡
细心
憔悴
悲苦和病痛心理折磨
央求
执着、关怀、期望
忽然、敏感
关怀、自责
悄悄地出去
紧张、小心翼翼
惦记儿女
伟大无私
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悲苦细心
包容体谅
坚强执着
伟大无私
(二)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划线词蕴含的情感。
1.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无比悔恨的心情。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绝”和“竟”说明作者对母亲的病重和离世毫无准备;表达了作者无比悔恨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第二课时
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而母亲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鼓励;
第三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絮絮叨叨”,而“我”是烦恼、勉强应付。
一、朗读第1段和第3段的对话,体会作者和母亲的感情。
二、联系上下文,谈谈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好好儿活”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恳求儿子乐观坚强,珍惜生命。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和妹妹领悟母亲的话后的达观释然——面对生活的不幸,更应懂得对美好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当作幸运者,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乐对风霜。
三、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些花带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着重写了花的颜色、品性、姿态。
黄色,白色,紫红色,都是非常明亮的色彩,带给人一种活泼与明朗的感觉。
菊花淡雅高洁——母亲品质淡雅高洁
菊花热烈而深沉——母爱热烈而深沉
绚丽多彩的菊花——“我”终于如母亲所愿,能坚强地面对磨难,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四、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秋天”隐喻了哪些内容?)
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是:“秋天”往往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
“秋天”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从暴躁绝望到达观释然的一种心理上的成熟。
“秋天”也隐喻着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季节,作者真正体会到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五、走出怀念——读出思考
1.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感到他活得痛苦吗?那究竟是什么?
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2.我们一起跟着史铁生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经历他和他母亲别样的人生。从他们的感人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没有人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身--在困境中用坚强的意志怀着对生命的敬重好好地活着,活出生命的高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