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7 10: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明中学
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历史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但是,春秋时期日益频繁的战争使军队对兵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打破国、野界限,开始向野人征兵。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平民政治的发展
B.社会转型的趋势
C.中央集权的确立
D.军功爵制的影响
2.汉武帝时期,曾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奇高的“白金三品”,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朝廷这种做法
A.意图是稳定金融秩序
B.有利于削弱地方势力
C.实现对铸币权的垄断
D.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3.唐初,“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唐玄宗时期,中书门下(政事堂)成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敕的机构”过渡。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决策的随意独断
B.三省运行机制的退化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三省地位的不断上升
4.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
A.古典科技的进步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核心精神的嬗变
5.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多有“嗜奇好古”和“好奇尚诞”的性格与作风。由于古代的习俗和事物已不再是晚明日常生活经验构成的一部分,因而这种“嗜奇”和“尚诞”更多地表现为对异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习俗等的追求。明朝时期的“嗜奇”和“尚诞”
A.冲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动摇了封建的正统思想
C.促使国人“开眼看世界”
D.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步
6.《格致新报》于1898年3月创刊,同年6月停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表1。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1
类别
日常生活现象
应用科学
时务
物理
天文
生物
医学
地理
趣味问题
生理
化学
军事
其他
总计
数量
45
33
24
20
18
15
10
8
8
7
6
5
43
242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B.传统思想已无立锥之地
C.民众科学素养得到一定提升
D.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果
7.1904年,清政府商部仿照西方国家的商会模式,拟定并颁布《奏定商会简明章程》。一批商会相继产生,并在随后从沿海沿江向内地和中小城镇逐步推广。这些商会的成立与发展
A.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春天到来
B.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完全瓦解
C.最终背离了清政府预定的宗旨
D.适应了西方侵略者的要求
8.图1所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其中“甲”处战役
图1
A.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B.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D.标志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9.图2为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图2
A.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B.农业发展速度远超工业
C.国民经济重心实现转移
D.我国已初步实现工业化
10.亚里士多德在阐述一场改革的背景时曾写道,事实上穷人们连同其子女和妻室都为富人们所奴役……要是他们未能缴纳地租,他们本人及其孩子就会被掳去,并且,所有的借贷均是以人身为担保。”这场改革
A.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
B.带有一定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C.以地缘重新划分选区
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11.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的自然哲学,试图将世俗伦理从神学与教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开明君主,试图将绝对主义王权从政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自然经济,试图将国家经济从腐败和衰落中解放出来。这表明当时
A.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理性之光
B.启蒙思想家深刻反思理性主义的弊端
C.启蒙思想家意在借助中国文化宣传理性
D.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有着理性的认识
12.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
A.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
13.苏俄的一项政策具有如下特征: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的实行,有利于苏俄
A.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
B.基本实现工业化
C.缓和政治和经济危机
D.实现二战后经济复苏
14.图3中的漫画是戴维,洛创作的《麻烦您借给我一根火柴,可以吗?》(伦敦《标准晚报》1938年),它讽刺的是
图3
A.自由主义
B.贸易保护主义
C.绥靖政策
D.美苏“冷战”
15.表2为1960年—1975年美国商品和劳务出口额(单位:亿美元)。下列对此表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正确的是
表2
项目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5年
商品
197
265
425
1071
劳务
63
88
142
255
总额
260
353
567
1326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知识经济的新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图4、图5、图6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南宋、清朝)的宰相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4
图5
图6
——摘编自余意峰《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
分别提取图4、图5、图6的宰相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表3
阶段
时间
概况
产生与
发展
从北宋至明中叶
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
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
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
转型
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
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14分)
(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是《解放日报》最早刊登的商业广告图片。
图7
材料二
1979年1月28日,《解放日报》成为中国第一家刊登商业广告的党报。它的“全国第一”还有:1979年8月12日,第一家刊登“社会新闻”的报纸(非正面新闻:上海一辆26路无轨电车翻车,造成很多乘客受伤);1980年1月,第一家创办文摘类报纸《报刊文摘》;1989年1月21日,第一家把关国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说作为头版头条的报纸;1992年1月4日,第一家出版彩色版周末的报纸;1993年1月1日,第一家以半个版面刊登股票和期货市场行情的报纸。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解放日报》是全国第一家“全员转型”的省级党报——全部记者第一发稿都发到新媒体平台“上观新闻”APP,成为第一个摸石头过河的人。
——摘编自《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解放日报》发展史在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史料价值。(14分)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前,西部绝大部分是有待开发和拓居的荒野之地,被视为无法逾越的“美国大沙漠”。但伴随着拓荒者的西进步伐,西部交通运输也有了一些发展,但这些交通无法满足运输的需要。
60年代,随着西进运动的深入和东部资本主义的发展,改善西部运输条件已成为西部开发和东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加利福尼亚州远离首都华盛顿,交通极为不便,因此政治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内战爆发后,地处西陲的加州也分裂成对立的两派,政局动荡不稳,大有脱离联邦的危险。……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修建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的《太平洋铁路法案》。
1862年,国会正式通过了《太平洋铁路法案》,开始了横贯大陆铁路的修建,1869年建成。到1893年先后建成了5条横贯大陆铁路干线,这5条铁路共长达7万多英里,形成庞大的通向西部铁路网。
横贯大陆铁路的修建加速了西部开发和边疆的消失。随着人口的增加,西部地区建立了许多新州,从1876到1896年先后有9个新州加入联邦。1850—1890年的40年间,美国人口中心向西移动了243英里。许多城市的工业因铁路运输便利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具有专业化的特色。矿业也因铁路建设和延伸而迅速发展,得克萨斯、俄克拉何马、路易斯安那、怀俄明先后建立和发展了石油业。横贯大陆铁路运输费也逐渐降低,在1879—1899年间,圣菲铁路运费下降了42%,北方太平洋铁路下降了46%。总之,横贯大陆铁路的修建对美国西部开发及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为现代美国奠定了基础。
——改编自周桂芬《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修建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历史作用》
(1)请向美国国会写一篇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请愿书。(7分)
(2)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美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铁路成功史”,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com/),未经允许,
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A
D
C
C
C
A
B
C
C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参考答案】
图4中宰相的籍贯在南方北方均有分布,南多北少,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但是北方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图4是南宋时期。(4分)
图5中宰相的籍贯南北均有,但是南方尤其是江浙地区比较密集,这与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相印证,故图5是清朝。(4分)
图6中宰相的籍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与秦汉时期政治经济中心在黄河流域相印证,故图6是秦汉时期。(4分)
17.(14分)【参考答案】
北宋时期,面对儒学自身的僵化,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北宋程颐提出了“实学”的概念。(2分)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的日益僵化,“西学东渐”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实学家们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但影响有限。(5分)
晚清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的入侵,内忧外患的不断加深,新的经济结构的出现以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一时期的实学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展开,将中学和西学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等主张,这一时期的实学发展推动了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5分)
总之,“实学”的内涵和特点不断与时俱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2分)
18.(14分)【参考答案】
材料一属于一手史料,可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材料二中,《解放日报》刊登“社会新闻”、创办文摘类报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注重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放日报》把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演说作为头版头条,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具备国际视野,关注国际形势,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解放日报》大版面刊登股票行情,反映了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高度关注改革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同时以舆论宣传影响社会改革;《解放日报》创办新闻APP,继续占有传媒市场,反映了信息化时代,中国紧跟世界的步伐,不断自我革新。(10分)
综上所述,《解放日报》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党报发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以新闻舆论服务并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2分)
19.(15分)【参考答案】
(1)请愿书应包含下列内容:水路遥远,东西交流极其不便;版图西拓、西进运动或“淘金热”等;赢得内战胜利的战略需要;迎合工业革命。(7分)
(2)学者观点主要讲述了铁路修建对美国的重大影响:方便东西方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形成和西部开发;提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促讲了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