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 平均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 平均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2-25 19: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平均数
教学目标
用“移多补少”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算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很复杂:平均数是一个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统计量,其概念比较的抽象,它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数,容易与实际具体的数据相混淆。它还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难点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1.通过操作”移多补少”法直观演示平均数的意义。
2.通过操作图启发学生找出平均数的算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情景导入:《熊出没》中的老板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好消息,凡是应聘星星玩具厂的职工1个月平均每人工资3000元。一个月了,光头强看了工资表,很郁闷:这是招聘启事有问题还是发错工资了?更或是老板在骗人呢?而老板告诉他:这是平均工资,光头强很是不解,不知道什么是平均工资?他想让同学们帮助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教师读情境图,使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通过画图操作:启发学生思考出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来平均分配,从而找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认识到:“移多补少”法是把收集瓶子数量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相等。
3.出示情境图,进行操作,使学生观察,理解了还可以用“先合并再平分”的方法进行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先求出废旧饮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饮料瓶的个数。
4.通过以上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出用算式计算平均数:(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5.通过以上的算式,进行质疑,使学生认识到:14+12+11+15的和的含义,表示的是求“总数量”,再除以4,是被4人平均分,4就是“总份数”。从而得出: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的计算公式。
6.结合以上求平均数的方法讲解平均数的含义:无论是“移多补少”法,”合并平分”法,还是“公式计算”法,都是把总数量(和)不变的一组不同的数据变成一组相等的数据,像这样相等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7.让学生们自主发现平均数的意义,并概括出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不是实际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在一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小的大,比最大的小,在它们之间。平均数与组中每个数据有关,极易受较大数或较小数的影响。
8.介绍了平均数在生活的应用:平均身高,平均收入,平均气温,平均水深,平均成绩等。
9.出示例2情境图:通过几个学生的争论和观察发现:“当两队的人数不同时不能用总数比较”,只能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时才合理。
10.学生自主算出男生队、女生队各自踢毽子的平均数,再进行平均数的比较,就得出女生队的成绩好。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
(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出示平均水深120厘米,小亮的身高145厘米,他认为下水不会有危险。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出示水深展开图,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并进一步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它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是虚拟的数,认识到小亮下水是很危险的。
2.出示“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平均每人捐了多少本?引导学生先计算出捐书总本数,也就是先求出总数量:8+6+9+8+14的和,再找出总份数5人,然后根据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平均每人捐了9本。
3.通过与开头呼应:帮助光头强算算星星工厂平均每人工资数量,出示星星工厂职工工资收入统计表,学生用平均数公式计算:(3500+3000+2500)÷3
=9000÷3
=3000(元)
答:平均每人工资3000元,星星工厂没有发错工资。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用了“移多补少”法、“合并平分”法、“公式计算”法,得出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指出:这就是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深刻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