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月相练习题-普通用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月相练习题-普通用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5 22: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4节月相练习题
一、选择题
如图是小明在某天晚上抬头看到的月相,估计这一天的农历时间为
A.
农历初一
B.
农历初四
C.
农历二十
D.
农历二十五
形成月相变化的原因是
①月球本身不发光②月球绕地球运动③月球自转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如图所示是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其中表示新月的是
A.

B.

C.

D.

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A.
清明节和元宵节
B.
中秋节和重阳节
C.
元宵节和中秋节
D.
重阳节和端午节
“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是一首在西部流传的民歌。当人们在深夜望向东面天空,看到真实的这一幕时,月相为
A.
满月
B.
上弦月
C.
新月
D.
下弦月
如图所示,月球经过C处后到达D处。有关月球在D处的这一天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这一天的月相为上弦月
B.
这一天的月相东半亮,西半暗
C.
这一天看到月相应在上半夜
D.
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满月
图为地球与太阳光线相对关系示意图,地球旁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黑点为北极,圆形虚线表示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甲、乙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时间月球的位置。图是四种月相的示意图。若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左右于西方地平面附近看到了月亮,则下列哪一项较能说明当时月球的位置与他所看到的月相
A.
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2
B.
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2
C.
位置较接近甲,月相类似4
D.
位置较接近乙,月相类似4
下列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能观察到上弦月的是
A.
B.
C.
D.
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自制的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图所示,参照月相的命名法,在A处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A.
上弦地
B.
满地
C.
下弦地
D.
新地
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过程的是
A.
B.
C.
D.
下列四幅图中按一个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的是()
A.
a
c
d
b
B.
c
a
b
d
C.
d
c
b
a
D.
d
b
c
a
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
从新月到满月,再从满月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_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月,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_________,“望”为____________。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靠_____________发亮。
(2)月球绕________运动,使___________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六,中秋节)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__________,当晚的月相是__________(填月相名称)。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对地球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图1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所拍摄的月球表面(局部地区)三维影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位于图2中__________位置(字母),月相的名称为__________。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__________;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小明用乒乓球进行了科学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用黄色乒乓球压白色乒乓球,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乒乓球内部加入适量沙子,密封后放入水中恰好一半露出水面,乒乓球上半部分在水面的倒影可能如图甲中__________(选填字母)。
(3)如图乙,小明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其中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另一半白色(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当球位于丙位置时,小明模拟的月相是__________。
四、解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
(1)A
表示__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每月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每月__________。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当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位置__________;当月相为C、D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大致__________。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__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_____确定的。
如图是北半球月相变化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月相名称分别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__________的尺度,__________就是以月相变化为基础而确定的。
(3)当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和③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读图甲中的月球运行轨道图,将端午节月球在运行轨道上的大致位置用圆圈画在月球运行轨道上,并指出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月相中的哪一个?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以及对应的日期,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月相以及对应的日期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和题干可知,由于月相出现在晚上,由此判断是峨眉月,出现的时间是农历初三、初四左右。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及其月相对应的日期,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月相及其对应的日期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绕地球运动、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①②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在农历的每月初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的时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没,人们无法看到它。这时的月相叫"新月"或"朔月",故图中④表示的是新月。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所以元宵节、中秋节的月相是相同的,都是满月。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材料描述,“半个月亮爬上来…”说明是看到半个月亮,位置和时间是深夜往东面天空,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为直角,月面朝东,为下弦月。
???????故选D。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月球在D处,这一天月相是下弦月,月相东半亮,西半暗,这一天月相出现在下半夜,再过七天,月相变为新月。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图中月球位于甲时,可能出现满月,在乙位置时出现新月、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在台湾的小发某天下午6时在西方地平面看到的月亮是图中的4月相—蛾眉月。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C正确,B表示的是下弦月,?A项和D项,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角度不对,不是弦月图。
故选C。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地日位置,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月地日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图中月球、地球、太阳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中间,从图中A点看地球,只能看到地球的夜半球,如果参照月相的命名法,应该是“新地”。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一次完整的月相变化过程是从新月到上弦月再到满月最后经过下弦月回到新月的变化过程,月相由缺到盈,再由盈到亏;读图可知,月相变化过程是E→A→G→B→F→C→H→D→E。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发生的日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从图可以看出,a是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b是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c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d是满月,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故按一个朔望月所能观察到的月相变化顺序排列的是A。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下弦月,下弦月是下半夜月出,清晨中天,中午月落。再根据东升西落,月的位置应该在东边。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29.53?
?
朔望?
?
初一?
?
十五或十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及周期,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月相周期及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从新月到满月,再从满月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农历月的十五、十六。
14.【答案】月相?
(1)反射太阳光?
???????(2)地球?
日、地、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及发生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掌握月相及产生的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其形成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有规律地变动。
15.【答案】丙?
?满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在轨道的位置、月相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地球公转节气的时间、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当地球公转到位置丙是,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9月23日前后),9月10日接近图中丙地;9月10日是中秋,农历的十五,是满月。
16.【答案】(1)布满环形山?
?
陨星撞击形成?
?
?火山爆发形成
(2)D?
?满月
(3)新月?
?满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球的特征及月相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布满环形山,其形成原因是陨星撞击形成和火山爆发形成。
(2)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是元宵之夜(正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位于图2中D位置
(3)图中三圆分别表示日、地、月中的一个:①-②-③,则1、2、3依次是地、月、日时的月相是新月;1、2、3依次是月、地、日时的月相是满月。
17.【答案】(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C?
(3)满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及其月相的变化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力的作用及其月相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解答】
(1)用黄色乒乓球压白色乒乓球,两个乒乓球同时变形,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乒乓球内部加入适量沙子,密封后放入水中恰好一半露出水面,乒乓球上半部分在水面的倒影可能如图甲中C,水中的倒影是镜面反射。
(3)如图乙,小明用乒乓球模拟月相变化,其中一半涂黑(表示背光的半球),另一半白色(表示阳光照射的半球)。当球位于丙位置时,小明模拟的月相是满月,甲位置是新月,乙位置是上弦月。
18.【答案】(1)下弦?
?
?
廿二、廿三(或二十二、二十三)?
?
?上弦?
?
?
初七、初八?
?
?
(2)
CBDAC
???????(3)互相垂直?
?
?成一条直线?
?
?29.53?
?
?朔望?
?
?上弦月?
?
?
满月?
?
?下弦月?
?
?月相变化周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1)图中A表示下弦月,发生在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B为上弦月,发生在农历的初七、初八。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CBDAC。
(3)当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位置互相垂直;当月相为C、D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大致成一条直线。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确定的。
19.【答案】(1)①新月?
?②上弦月?
?③满月?
?④下弦月?
(2)时间?
?
农历月?
?
(3)当位于①位置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位于③位置时,月球和太阳在地球的两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变化、日、地、月的位置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变化、日、地、月的位置等是解题的关键。
(1)由图可知,图中①是新月,②是上弦月,③是满月,④是下弦月。
(2)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就是以月相变化为基础而确定的。
???????(3)当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和③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为当位于①位置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当位于③位置时,月球和太阳在地球的两侧。
20.【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月相及对应的日期,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月相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是新月(C),日期是农历初一前后;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是满月(A),农历十五前后,图中B是农历的初七、八月球的位置,是上弦月;D是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的月球的位置,是下弦月。故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位于C和B之间,如甲图中圆圈所示。五月初五的月相是乙图中D所示。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