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做出抉择的情感历程。(重难点)
3.了解文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民主战士林觉民就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真豪杰、大丈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那感人至深的绝笔——《与妻书》。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作品简介。
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写有小说《莫那国之犯人》,翻译了《六国宪法论》。
2.写作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势衰弱,面对列强的侵略采取了屈辱投降的办法,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对人们则更加残酷地压榨剥削,因而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意在推翻清政府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起义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部署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和革命党人叛变,起义失败。
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林觉民起义前,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读准字音。
如晤(wù)婉解(wǎn)双栖(qī)
嗟夫(jiē)虐民(nüè)使之肖我(xiào)
依依旁汝(bànɡ)
三、合作探究
(一)反复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同“够”,能够)
2.小组讨论,解释下面一词多义的词。
书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名词,信)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写)
至吾至爱汝(副词,极、最)
吾爱汝至(副词,到了极点)
语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动词,告诉)
何事不语(动词,说)
得汝可以模拟得之(理解到)
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见到)
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得到)
其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人称代词,他)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人称代词,他们)
今则又望其真有(代词,它)
吾亦望其言是实(指示代词,这)
汝其勿悲(助词,无实义)
竟竟日不出门(形容词,全,终)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动词,完毕)
3.小组讨论,解释下面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以及”是介词,“以”和动词“及”的连用,其义为“把……推及……”。今义: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2)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古义:但,但是。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3)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模,揣摩,体会;拟,揣度,推测。今义:模仿。)
4.请从文中找出活用的词并解释。
(1)汝幸而偶我(名词作动词,婚配)
(2)汝泣告我(名词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3)当尽吾意为幸(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4)卒不忍独善其身(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5)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同桌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明确:有几家能称心满意(过日子)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明确:尊敬我的长辈,也同样地尊敬他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也同样爱护他人的晚辈。
(3)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明确: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
(4)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明确: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
(5)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明确: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
(二)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的衷情是什么?
明确:作者“忍悲”所言衷情是:“吾至爱汝”并“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从而“使吾勇于就死”,并“敢先汝而死”,进而慰“汝不必以无侣为悲”。
2.作者是怎样表达衷情的?
明确:全文以“忍悲为汝言吾衷”的“吾衷”为主线,结合抒情忆事,进行深刻的说理,表达了“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全面地阐明了“情至生死永相旁,志高不幸生中国”的真情实理,使全文的言情说理达到了至善至深的地步,显示了作者的情操、理想之高尚,突出了作者文笔之精粹。
3.全文按主线“吾衷”可分为三部分,请概括三部分各自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的原因和心情。
第二部分(2—4):从情理、事势、后事等几方面具体阐述“吾衷”。
第三部分(5—7):加深言情,情深永相旁;深入说理,志高不幸生。这是对第二部分的补充和加深。
(三)小组讨论,理解作者在两难抉择中体现的“大爱”。
1.既然这么爱妻子,又为什么诀别妻子去死?
明确: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家何以附?”
破镜难圆,生离痛于死别。
天下人的生离死别自己不忍不救。
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
2.既然如此不忍,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做出抉择?
明确:爱。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和为国赴难的浩然正气。
3.革命者缺少内心的情感世界吗?
明确:革命者有情感,而且这情来得深沉,来得伟大。他们对世界怀有的是一种大爱。
文中林觉民并没有否定对妻子的爱来追求对国家的爱,而是在个人爱情的基础上提升情感达到大爱,即使是倾诉甘心赴国难之后,仍念念于妻子的缠绵。
(四)小组讨论,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明确:1.抒情是这封遗书的主要表达方式。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后来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
2.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如第3自然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回忆,深深地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之情。
3.作者在记叙抒情的基础上发表议论。通过阅读全信可知,第一、五自然段基本上属于抒情,第三自然段基本上是记叙,第二、四、六自然段则是在抒情、记叙的基础上说理。既抒革命之情,又说革命之理。
4.正因为烈士对妻子的“情”是那样深挚,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5.说理时选择了带有感彩的词语和表达丰富感情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彩。例如,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说:“……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作者在分析现状的黑暗时,接连使用了排比、设问、反问等句式,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思想观点的表达。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与妻书》是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在教法上,我主要是先从文言字词的积累开始疏通文义,在此基础上再来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的“大爱”精神。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学生更加理解了作者情感,我们所看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高大的背影,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另外,我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