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2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20: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01
国防篇
两弹一星
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含义
两弹:
一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模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模型:我国第一颗氢弹
模型:东方红一号
1.两弹一星
(2)人物
颁奖辞:
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中国打开了迈向世界的大门。伴随着原子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望着滚滚硝烟,他自豪地笑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谁,默默无闻的是他,无私奉献的是他,鞠躬尽瘁的仍是他。
颁奖辞: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
邓稼先
1.两弹一星
(3)原因

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两弹一星
(3)原因

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一: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2.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3.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两弹一星
(4)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遨游太空
(1)人物
颁奖辞: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颁奖辞: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杨利伟
翟志刚
2.遨游太空
(2)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02
民生篇
农业科学
医药研究
1.农业科学
(1)人物
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2)成果
  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籼[xiān]型杂交水稻
1.农业科学
袁隆平
(3)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1.农业科学
国内:
国际: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袁隆平
(1)人物
2.医药研究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屠呦呦
(2)成果
2.医药研究
屠呦呦
  20世纪70年代,其团队发现青蒿素
(3)意义
2.医药研究
屠呦呦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03
文娱篇
1956年后
改革开放后
(1)方针
1.1956年后
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成果
1.1956年后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茶馆》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英雄儿女》
《林则徐》
2.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霸王别姬》
《红高粱》
《卧虎藏龙》
2.改革开放后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邓稼先
钱学森
杨利伟
翟志刚
袁隆平
屠呦呦
莫言
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石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