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5 22:4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
选择题
1、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同一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座都市是(

A.唐代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元代大都
2.宋代汴京最繁盛时人口达15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谋生,城内酒楼、茶肆不胜其数,有的茶楼用音乐、杂技活动来吸引客人;瓦舍遍地,瓦舍内小唱、大曲、杂剧等表演不断。材料反映了(  )
A.文化娱乐活动供特权阶层享受
B.城市发展促进儒家文化生活化
C.城市功能结构正逐渐发生变革
D.城市发展带动娱乐活动的兴盛
3.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
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繁荣
D.“交子”开始使用
4.元朝戏剧空前繁荣,出现了元曲。下列关于元曲的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依据乐谱要求有词牌格式
C.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
D.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6.经典诗词的鉴赏与评析是某校古诗词社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下图所示作品的文学体裁是
(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诗
C.词
D.曲
7.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
A.《窦娥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
D.《念奴娇·赤壁怀古》
8.“北宋时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材料描绘了(

A.北宋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B.宋朝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C.国家统一后的繁华景象
D.宋朝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
9.《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开封大街,这条大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他们逛的地方是(
)
A.蕃坊
B.瓦子
C.榷场
D.草市
10.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某部著作被宋神宗御批“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部著作是
(  )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1.宋元时期,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  )
A.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2.人们誉称的“史学两司马”是指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他们都写下了不朽的史学巨著。其中司马光所著的是(  )
A.《史记》
B.《论语》
C.《资治通鉴》
D.《道德经>>
13.宋元时期,世界上的著名大都市不包括(  )
A.北宋时的开封
B.金时的中都
C.南宋时的临安
D.元朝时的大都
14.某同学在百度搜索了以下一些关键词:“大相国寺”、“瓦子”、“勾栏”、“蹴鞠”等,根据所学,可以推测该同学最有可能是想要了解宋代(
)
A.
传统宗教节日习俗
B.
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
C.
繁华的都市生活
D.
体育特色
15.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图片(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蹴鞠运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蹴鞠更容易踢出花样,观赏性、趣味性更强了。
(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蹴鞠运动得到极大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2
)材料二中的“念奴娇”是这首词的什么?根据此作概括这位词人的词作风格。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人改变了以往自给自备的节日消费习惯。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石榴、蒲叶、艾草、时令水果等,像粽子这样的节日象征物也在市场上购买。北宋文学家宋庠还描述了寒食节的各种活动:酒市上弹奏管弦卖酒;陆地上斗鸡、踢球、吹箫;水面上竞船、击鼓、弹笳。热热闹闹,一派繁荣景象。原来仅用于军事上的纸鸢成为清明节的娱乐活动——放风筝,并由宫廷逐渐扩展至民间。
在宋代民风民俗以及市民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节日市场更强调好吃、好喝、好看和好玩,这为各类文化娱乐发展提供了依据和空间。
——摘编自张金花等《历史视阈下的经济与文化——宋代城镇节日市场探析》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作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在对应括号内画“√”;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对应括号内画“×”;材料没有涉及的,在对应括号内画“○”。
①宋代节日习惯、习俗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
(  )
②宋人过节从市场购买饮食主要是因为宋代水陆交通方便。
(  )
③宋代的节日更加市场化。
(  )
④宋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求。
(  )
(2)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文字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诏书发至桂林,出现了当地人不认识的情况。文字的不统无疑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因此秦始皇下令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1)这里的“书同文”指同什么“文”?
【文学篇】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2)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诗歌达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这位诗人是谁?
(3)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刷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制度篇】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4)唐太宗通过什么方式让“英雄入吾彀中”的?
【科技篇】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5)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6)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什么?
(7)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请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
1-5BDBBD
6-10CABBD
11-15DCBCC
16、(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
(2)词牌。豪迈而飘逸的风格。
17、.(1)①√ ②○ ③√ ④×
(2)我们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但珍惜民族传统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也不是要回到过去。我们要做好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弘扬、宣传等工作。
18、(1)小篆。
(2)白居易。
(3)《红楼梦》。
(4)科举考试或科举制度。
(5)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造纸术。
(6)《伤寒杂病论》。
(7)核心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必须是有观点有说明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