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
20
金字塔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你们见过什么有名的建筑吗?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金字塔,不同的人笔下也有不同的金字塔。本课就有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金字塔。
1.本课的课文有哪些不同于其他课文的地方?
2.初读之下,你觉得两篇文章各有什么特点?
散文
非连续性文本
文字描述
数据介绍
图标说明
辅助说明
遐
暇
瑕
(遐想)
(闲暇)
(无瑕)
湛
滥
(湛蓝)
(滥用)
多音字
dèng
澄
澄澈
澄净
chéng
澄清
黄澄澄
试一试
经过长时间的澄(
)清后,池塘里的水变
得无比澄(
)澈。
dèng
chéng
读《金字塔夕照》,思考:作者写到了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颜色——金色
位置——尼罗河畔
外形——高大如山
默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找到与《金字塔夕照》
中第1、2自然段内容有关的语句。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
1.《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金字塔“不可思议”?
快速默读并作批注。
2.浏览《金字塔夕照》,用“找相同”的方式,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印证金字塔的“不可思议”。
比较阅读:
找相同
帮助我们打通两篇文章之间的“界限”,从而让我们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夕阳下的金字塔及“我”的万千思绪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两位作者围绕同一类信息,在表达上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要求:
1.找出两篇文章中与金字塔大小、位置或不可思议之处相关的语句,比较着读一读。
2.讨论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之处,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种表达。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同一事物的信息和特点。
可以用主观、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用直观的数据、精准的语言描述相关的信息
——连续性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
对比阅读
相同点: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不同点
题目
体裁
介绍的方式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写景散文
说明文
是连续性的文本,前后自然段之间有较为密切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的迷人景色。
是非连续性文本,利用文字加图片和批注的形式介绍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各段落之间无逻辑关系。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准确、更具体、更翔实的了解。
大胆猜一猜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小组合作
要求:
1.阅读第二篇短文旁边的批注,思考批注提出的问题。
2.借助文中信息推测古埃及人是怎样建造金字塔的。
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呢?
如此精湛的工艺,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难道是巧合?
很难回答
非常不可思议
当时的人们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附近?
这些船可能会有哪些用途呢?
可以借助文章的内容展开大胆推测。
埃及人造船运石料
尼罗河上游采石场
板书设计
智慧的结晶
建筑的奇迹
开阔雄浑的画卷
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景色迷人,引人遐思
金字塔夕照
金字塔
地理位置
建筑年代久远
外观雄伟
工艺精湛
设计巧妙
古埃及悠久的文明
取得的成就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书写本课生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