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木兰诗》教案+学习任务单(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9《木兰诗》教案+学习任务单(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7:56:13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木兰诗》(2)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一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体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她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把握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2.理清诗歌的详略安排,品味诗歌的主题。
3.拓展阅读,体会乐府民歌的特色。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把握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详略安排,品味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欣赏导入
欣赏歌曲作品《木兰诗》,感受木兰从军的壮志豪情。
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木兰形象。
二、感受木兰的英雄气概
1.朗读《木兰诗》,找出能直接表现木兰是一位英雄的相关语句。
2.除了这些直接表现木兰英雄气概的句子外,请你找出其他能够体现木兰英雄气概的句子。
体会木兰的英雄气概。
三、感受木兰的女儿情怀
请找出诗歌中能够体现木兰的女儿情怀的句子。
体会木兰的女儿情怀。
四、理解主题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突出中心——详写
有关中心——略写
无关中心——不写
2.大家对文章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呢?
(1)有人认为木兰既是一位“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又是一位能够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有人认为木兰多年征战后,凯旋而归,却拒绝封赏,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质朴谦逊,也讽刺了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
(3)有人认为《木兰诗》表达了妇女并不亚于男子的观点,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有人认为《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理清诗歌的详略安排。
品味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五、民歌欣赏
欣赏“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
欣赏民歌作品。
六、作业
背诵《木兰诗》4-7段。
背诵课文。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木兰诗》(1)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一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民歌情味,了解民歌的特点。
2.借助课下注解,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传奇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解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了解诗歌体裁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了解《木兰诗》的体裁。
二、读准字音
1.结合课下注释认读字词。
2.结合字典,查阅字词。
3.结合句子的理解,进行判断区分。
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字典,认读课文中相关字词,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三、读出民歌情味
朗读诗歌,观察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风格。
多为五言句
句尾押韵,韵脚丰富
木兰诗
口语化的语言
朴素自然的语言
铺陈排比
风趣生动的比喻
朗读课文,感受民歌的情味。
四、梳理内容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概括和木兰有关的故事情节:
木兰停机叹息
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木兰准备出征用品
木兰奔赴战场
木兰多年征战
木兰还朝辞官
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木兰比喻回答火伴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木兰的传奇故事。
五、思考
《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思考文章的详略安排。
六、作业
作业:背诵《木兰诗》1-3段。
背诵课文。《木兰诗》(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民歌情味,了解民歌的特点。
2.借助课下注解,梳理诗歌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传奇故事。
【课前预习任务】
1.将书下注解中提示字音的词语标记在课文中。
2.试着朗读诗歌。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诗歌体裁。
2.读准字音:①结合课下注释认读字词。
②结合字典,查阅字词。
③结合句子的理解,进行判断区分。
3.读出民歌情味:朗读诗歌,观察诗歌的句式特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风格。
4.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概括和木兰有关的故事情节。
5.思考:《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课后作业】
作业:背诵《木兰诗》1-3段。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提示:
1.可以关注到诗句中多处重复的语句,易于记诵。
2.可以通过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记忆。《木兰诗》(2)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体会木兰的人物形象,分析她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把握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
2.理清诗歌的详略安排,品味诗歌的主题。
3.拓展阅读,体会乐府民歌的特色。
【课前预习任务】
反复朗读课文。
【课上学习任务】
1.朗读《木兰诗》,找出能直接表现木兰是一位英雄的相关语句。
2.除了这些直接表现木兰英雄气概的句子外,请你找出其他能够体现木兰英雄气概的句子。
3.请找出诗歌中能够体现木兰女儿情怀的句子。
4.《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呢?
5.大家对文章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呢?
(1)有人认为木兰既是一位“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又是一位能够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男人能做到的,木兰能做到;男人不能做到的,木兰也能做到。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就是对封建社会中歧视妇女的传统观念的无情嘲弄。
(2)有人认为木兰多年征战后,凯旋而归,却拒绝封赏,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质朴谦逊,也讽刺了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
(3)有人认为《木兰诗》表达了妇女并不亚于男子的观点,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有人认为《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尚武精神,而是反映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课后作业】
作业:背诵《木兰诗》4-7段。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提示:
1.可以关注到诗句中多处重复的语句,易于记诵。
2.可以通过事件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