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 转
教学展示
自学目标:
1、什么是(顺/逆)时针?
2、怎样确定旋转角度?
3、独立完成例1的习题。
4、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从“12”到“1”,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
认识旋转的特征
问题:从“12”到“1”,指针是怎样运动的?
认识旋转的特征
3
在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注意些什么?
从“1”到“ ”,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60°;
从“3”到“6”,指针绕点O按 旋转了 °;
从“6”到“12”指针 按 旋转了 °;
90
顺时针方向
绕点O
顺时针方向
O1
O2
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变,并且每旋转一次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 90°。
进一步认识旋转的特征
通过旋转有什么发现?
(1)
(2)
图案(1)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图案(2)
顺
900
①
④
②
③
②
③
④
①
·O
·O
①
④
②
③
·O
①
④
②
③
·O
图案(2)绕点o按 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图案(3)
顺
1800
逆
1800
旋 转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课堂小结
旋转的三要素
旋 转
说教材
目 录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练习板书
说设计特色
教材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平移、对称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教学内容
编者意图
编者意在结合已学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
教材地位
学情分析
五年级
学习积极性高
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班级凝聚力差
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差异性大
优势
劣势
三维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感受数学的价值
激发学习的兴趣
渗透数学思想
?经历画已知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过程,进一步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运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重点
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三角尺
课件、动画、三角板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
教 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培养团队意识
培养自学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儿童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 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依据数学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HOW?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传统的知识讲解
理解困难
失去兴趣
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课堂实施
课后提升
不学
主动学习
枯燥
视频
动画
图片
有趣
检测
提升
角色
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学生
家长群
课间微课的
滚动播出
学校的微信 公众号
课堂实施
情景导入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
拓展延伸
情景导入,由具体到抽象。5'
以微课、讲学稿为载体,完成自学。10'
设置针对性讨论,小组共同完成目标。15'
练习巩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10'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能力。
练习设计
板书设计
旋 转
旋转中心
旋转方向
旋转角度
旋转的三要素
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
单纯知识讲授
枯燥
抽象
学习困难
易失去兴趣
巧妙运用
有趣
形象
学习兴趣高
教学效果好
教学手段信息化
“四个现代化”
学生地位主体化
微课自学
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
“四个现代化”
抽象概念形象化
顺逆时针生动化
旋转角度理解化
三要素
明确化
检验评价一体化
课堂练习
自我评价
讨论完成对比表
自主完成讲学稿
20
50
80
依据儿童心理学:抓住契机,用丰富的评价语言,适时表扬,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个现代化”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
10%
对于独立完成学习,条理清晰的孩子,教师要大力的称赞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
85%
对于完成大部分学习目标的孩子,也是适时表扬和鼓励。
5%
对暂没有完成学习目标的孩子,采用生帮生的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
01
认识能力的提高
02
自学能力的培养
03
数学思维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