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圆的认识(一)例1、例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编写教师
使用教师
使用时间
教材解读
例1是借生活中带有圆的物体抽像出圆的平面图形,并通过和以前学过的图形进行对比,得出圆的特征。例2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会用各种方法画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圆的特征。
3.使学生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难点
认识圆的特征,会画圆
教法学法
观察、讨论、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圆规
教师导学
教师
学生
个性化修改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玲玲的生活中会出现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平面像什么图形?生活中圆的应用。
2.你会画圆吗?你会用什么工具画圆?怎样用圆规画圆?请看书中是怎么介绍的。
3.你发现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1.抽生回答你的发现,感受圆的美丽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尝试画一个圆,并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个体自学
1.示例2及自学提示:
(1)理解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剪下你画的圆,对折几下 ,量一量它的半径和直径,你发现半径和直径有什么特征?他们之音有什么关系?
(3)如有疑惑,请作好记录。
2.教师巡视,指导自学和解答疑惑。
1.逐一解决“自学提示”内容。
2.记录下自己的疑惑。
同伴助学
1.出示“助学提示”。
(1)在小组内逐一交流自学结果。
(2)共同解决组内成员的疑惑。
(3)做好汇报准备。
2.教师巡视指导,倾听交流情况。
组内交流,解决疑惑,组织好汇报语言,做好汇报准备。
展示评学
1.指名小组上台汇报。
2.在汇报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进行补充发言,其他小组的成员可发表不同的看法。
3.教师适时点拨、矫正重点强调
(1)同圆内,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2) 同圆内,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3)d=2r,r=12d。这个关系的前提是什么?(同一圆内)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板书,组内成员补充发言,其他小组阐述异议。
提升延学
1.练习四第1题: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长度。
2.完成课堂活动第1、2题。重点指导如下:(1):画几个圆心在同一点而半径不相等的圆;画几个圆心不在同一点而半径相等的圆。
3.判断(见课件)
4.选择(见课件)
5.解释现象(见课件)
6.完成P23第6题
7.你有什么收获?
1.学生认识半径和直径,并熟练掌握半径与直径间的关系。
2.通过“课堂活动”明白: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设计
圆心(o) 决定位置
圆的认识 半径(r) 无数条 决定大小
d=2r r= 1/2d
直 径(d) 无数条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