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古诗三首
绝句
壹
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贰
叁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默写《绝句》。
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漂泊西南时的作品,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反映了杜甫经过漂泊,生活获得暂时安宁后产生的闲适情怀。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都统诗句。
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要求】
我会认
迟日
泥融
鸳鸯
沙暖
我会写
融
róng
鸳
yuān
鸯
yāng
燕
yàn
融化
融合
燕子
燕窝
鸳鸯
鸳树
鸳鸯
鸳鸯梦
识记方法
融
书写提示:左半部分方框内“只有一笔短横”
燕
记一记:“廿”在上头,“北”中添个“口”,
“四点”下边走
鸳鸯
都是“鸟”部首,上半部分是两个字的读音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互动课堂
初读感知
如果说《绝句》是一幅画的话,这幅画中主要有哪些景物呢?
绝句
【唐】李白
丽,
香。
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
融飞
燕子,
暖睡
鸳鸯。
泥
沙
整体感知
一、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二、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
绝句
【唐】李白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是一种近体诗,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就是七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就是五言绝句。
整体感知
绝句
【唐】李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解诗意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迟日
江山
注释:
春风
香
春风:
温暖柔和。
草:
花草飘香。
诗意:春天来了,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山河无比秀丽,春风中飘散着花草的芳香。
迟日:春日。指春天的太阳。
江山: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解诗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迟日”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静态描写
解诗意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泥融
注释:
诗意:燕子街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洲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鸳鸯
沙
沙:沙滩。
解诗意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泥融
注释:
诗意:燕子街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洲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鸳鸯
沙
沙:沙滩。
小拓展
“泥融飞燕子”,可爱的小燕子让你感受到春天来了,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
筑巢
你知道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吗?
聪明的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
小拓展
鸳鸯睡在沙滩上啊,会不会着凉啊?
不会。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很舒服呀!
整体感知
泥融
,沙暖
。
这两句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动
飞燕子
睡鸳鸯
静
小结:写燕子与鸳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动态的美;河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静态的美。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整体感知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结构梳理
绝句
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静态)
动物:
燕子、
鸳鸯
(动态)
春光景色美
动物显生机
主题概况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__________。
美好动人的景色
热爱之情
感谢观看(共24张PPT)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
壹
认识本课“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诗歌内容。
贰
叁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迈,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共两首,这是其一。惠崇的《春江晚景》共是两幅画,一幅为《鸭戏图》,一幅为《飞雁图》,这首诗便题在《鸭戏图》之上。该诗题目历来有“晚景”和“晓景”两种说法,课本采用“晚景”作题目。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都统诗句。
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要求】
我会认
芦芽
惠崇
河豚
蒌蒿
我会写
惠
huì
结构:
部首:
组词:
同音字:
合体字
心
贤惠、小惠、恩惠
慧(智慧、聪慧)
我会写
崇
chóng
结构:
部首:
组词:
形近字:
上下结构
山
崇拜、崇敬、崇高
祟suì(鬼鬼祟祟、作祟)
我会写
芦
lú
结构:
部首:
组词:
上下结构
艹
芦荟、芦苇、芦花
我会写
芽
yá
结构:
部首:
组词:
上下结构
艹
发芽、豆芽、麦芽
我会写
短
duǎn
结构:
部首:
组词:
左右结构
矢
长短、短处、短命
整体感知
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整体感知
想一想: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外
三两枝,
暖
先知。
满地
短,
是欲上时。
竹
桃花
江水
春
蒌蒿
芦芽
正
河豚
鸭
解诗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两枝
鸭先知
注释:
三两枝:指两三枝挑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解诗意
蒌蒿满地芦芽短,
蒌蒿
注释:
蒌蒿:多年草本植物。
芦芽
芦芽:芦苇的嫩芽。
诗意: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整体感知
前三句诗写了六种景物,分别是
。诗人的视线变化是从
到
再到
,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竹子、桃花、
江水、鸭子、蒌蒿、芦芽
江岸
江面
江边
解诗意
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
注释: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
毒性。
欲:将要。
诗意: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上:逆江而上。
欲
上
整体感知
“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整体感知
《惠崇春江晚景》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
鸭子戏水
蒌蒿长势很旺
芦笋从土里钻出
整体感知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写了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结构梳理
惠崇春江晚景
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
1
古诗三首
(喜爱春天
赞美春光)
主题概括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____________,作者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春江景色
喜悦和礼赞
感谢观看(共1张PPT)
河豚(河鲀tún)河鲀鱼泛指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的各属鱼类。
[1]
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
因其外形似“豚”,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江、浙一带俗称河豚,而山东则称艇巴,河北叫腊头,广东称乖鱼或鸡抱,广西则叫龟鱼。(共1张PPT)
芦芽是芦苇的嫩芽,由于它的外表和笋类似,所以也叫芦笋。芦芽有一层外皮,颜色多为绿色或紫色。将其剥开后,里面的茎是一节一节的,通常是白色或绿色,一般埋在土中的发白,见光的发绿。芦芽味道鲜美,可以用来制作菜肴。(共1张PPT)
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有匍匐地下茎。茎少数或单,高可达150厘米,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有明显纵棱,下部通常半木质化,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叶片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
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柄无假托叶,花期下部叶通常凋谢;中部叶近成掌状,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苞片卵形或近圆形,背面初时疏被灰白色蛛丝状短绵毛,花序托小,凸起;雌花花冠狭管状,花柱细长,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区;蒙古、朝鲜及俄罗斯也有分布。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
蒌蒿的全草入药,有止血、消炎、镇咳、化痰之功效,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
学呢
Baird图(共22张PPT)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三衢qú道中》。
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壹
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
贰
叁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并默写《绝句》。
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宋代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曾几通贯六经,尤长于《易》《论语》。在诗歌方面,他推崇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其诗歌风格与黄庭坚相近,后被归入江西诗派,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去浙江衢州旅游时写的,抒发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是一首记行诗(一边欣赏山水风光一边写的诗歌)。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都统诗句。
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要求】
我会写
梅
méi
结构:
部首:
组词:
左右结构
木
梅花、杨梅、梅子
我会写
溪
xī
结构:
部首:
组词:
左右结构
氵
小溪、溪水、溪流
我会写
泛
fàn
结构:
部首:
组词:
左右结构
氵
泛滥、广泛、宽泛
我会写
减
jiǎn
结构:
部首:
组词:
左右结构
冫
减少、减价、减员
整体感知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衢的路上
回顾学法
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号方法?
1、看插图
2、换语序
3、查字典
4、看注释
回顾学法
思考:
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诗哪一季节?
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
(夏季)
解诗意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小溪泛尽
注释:
小溪泛尽:乘着小船到小溪的
尽头。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却
却:再,又。
梅子黄时
梅子黄时:梅子成熟时季节。
山行
山行:走山路。古代的走路用“行”表示。
解诗意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时
写出行时间:夏季
日日晴
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
思考:哪一个词语交代了时间?
思考:哪一个词语交代了天气?
解诗意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阴
注释:
阴:树荫。
诗意: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鹂悦耳的鸣叫。
小拓展
思考:
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你读“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这句诗的感受。
我仿佛置身清幽宁静的山路上,看到四周浓浓的绿荫,呼吸着山中湿润的空气,心旷神怡,还仿佛听到了黄鹂那清脆悦耳的鸣叫声。
整体感知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这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三衢道中》这首诗描述了夏季梅子成熟时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江三衢山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全诗有声有色,以动衬静。晴空、小溪、绿阴、鸟鸣,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
结构梳理
三衢道中
所见:绿阴不减(充满生机)
1
古诗三首
所闻:黄鹂鸣叫(意趣盎然)
主题概括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见闻感受
愉悦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