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议论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议论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2-27 12: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年中考复习热点精粹——议论文阅读
【考点分析】
在整体上,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对全文论证结构的梳理、划分,对全文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对全文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语言特色、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概括文段的大意,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分析文段的层次结构,快速辨识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理解文段的论证方法或表达手法,提取与概括文中的论点,品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味、理解关键词语与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等等。
试题特点,题型以填写简答题为主,少有选择题。填写简答题的出题角度比较丰富,填写、概括、答问、解释、阐述、自由表达等为主要出题角度。大多数选文都设计有开放式、迁移式的考题。
分值:15分左右
难度:难
【热点题型】
一、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直接从文中找出,或能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叙述。
例如(2011年,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平视》,20):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2分)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或我们要平视)
解析:可直接从第一段中找到原句。
二、概括事实论据,或者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例如(2011年,河南省中考,《坚持“一件事原则”》,14):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艰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
三、对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的认识及其作用的理解。
例如(2011年,湖北荆州中考,《做一个汉字传人》,16):读第5段,说出划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
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
答案: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说出两种即可)
四、找出或概括与论点相关的观点。
(2011年,贵州安顺中考,《让有些话穿耳而过》,29):读完全文后,写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示例1: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示例2: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
五、理清论证思路,弄懂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2011年,河北中考,三,15):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答案: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
【方法指津】
解答议论文阅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阅读文章或段落时先要有“自测”的意识。这种意义和阅读糅和在一起,在阅读之中瞬间的辨识和判断。
其基本内容有:1.文或段是立论还是驳论。2.全文或全段的大意是什么。3.论点及其出现的位置。4.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表现在哪里。5.文章或段落的论证方式是以事例为主还是以事理为主,或是二者兼而有之。6.有没有比喻论证的方法,有没有正反论证的方法,有没有引用,有没有设例。7.结构层次是总分、总分总,还是分总或者并列。8.文中的语言表现出什么特色。带着上述问题阅读文段,有两好处:一是有目的地读文,能够读得深刻些;二是进行了思考,心中有了一些底,答题的过程就会顺畅一些。
第二,在答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步骤。1.要了解题型。题型用于议论文阅读,主要有简答题、填写题、选择题。表示题型的主要标志是题干,我们要通过阅读题干知道题型的类型,以便正确使用答题的方法。2.要认真审读答题要求,特别是简答填写题的答题要求。3.对自由表达的题目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写出的答案要注意有清晰的层次,使别人容易看出答题的要点。
【精题演练】
一、(2011年,广东佛山中考,17-20)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 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
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就像劳伦斯·波特(Laurence G. Boldt)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aking a Living)里说的: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选自《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年出版,有删节)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⑤段主要分析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3分)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4分)
二、(2011年,辽宁沈阳中考,21-26)
学会转身
董建昌
①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②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③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④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⑤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⑥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⑦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我们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⑧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阅读选文第3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4分)
提出观点 A
分析论述 B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
举出爱迪生指导助手测量灯泡容积的事例 论证方法:C
得出结论 D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6段“这个故事”的内容。(3分)
4.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
B.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C.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
D.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
5.选文第1段和第8段分别有什么什么作用?(4分)
6、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三、(2011年,河南省中考,13-16)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走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l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走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住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4.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四、(2011年,河北中考,14-17)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怎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翻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引台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扩,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急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门分)
答: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3分)
答:                                  
4.请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答:                                  
五、(2011年,贵州安顺中考,25-29)
阅读下面选文《 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段奇清),完成题。(14 分)
①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 岁时的一些充满意趣的奇言妙语。有次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
②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③ 譬如某一天,你无意中听到一些诽谤和中伤你的话语,就让它穿耳而过。那也许是别人对你某一个不经意的行为、某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误解你要相信,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只要假以时日,他一定会看出你的初衷与本真。于是你便拥有了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④ 如果偶尔听到有人指责你太不细心,未能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让它穿耳而过尽管他的指责是善意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踏入认识上的歧途不要太过相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话,无论自己对将来有多少设想,可它终究没有发生。最为紧要的是要抓住今天,认认真真活在当下。如此,才会在有限的生命中不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光阴,才会不为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杈失去自己的吟咏与歌唱。你才能听到妻儿的欢声笑语,才能沐浴到金色的夕阳、绚烂的晚照。即便风雨骤然而至,也依然轻裘绞带,玉树临风。
⑤ 如果有人说你才貌双全,要让它穿耳而过。那才华学识本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形貌亦是父母的遗传并非自己的努力,原本不值得他人夸奖。
⑥ 如果有人说你出类拔萃,却白壁微瑕,也要让它穿耳而过。是否出类拔革姑且不说,不完美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如此,你就能摆脱“一次失败就成永远颓势”的阴影,就能走出“局部不完美就泛滥成整体否定”的误区,就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⑦ 对于一些冷漠无情或者耍小聪明的话,对于一些玩世不恭,不知轻重的话,对于一些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男女绯闻的话,都要让它穿耳而过。这样,你就会秋波无很,素心如玉。纵然那些对你有用,却让你智所不能逮、力所不能及,以致被夺了幸福与快乐的话语,就要让它们穿耳而过,随风而逝。
⑧ 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有限愁苦与畏惧多了,欢乐与勇气就少了;局促与紧张多了,潇洒与轻松就少了;傲慢与骄矜多了,恭谨与谦虚就少了一些不需要的话语存放太多了,一些箴言就会无处落脚。让有些话穿耳而过。
1 、第① 段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
答:
3、第③ 段中有一个短语“平静安宁的心”,请从第⑦ 段中找出意思与之相近的两个词语。 ( 2 分)答:
4、从结构上看,③ ④ ⑤ ⑥ 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 分)
答:
5 、读完全文后,写出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3 分)
答:
六、(2011年,广西桂林中考,8-12)
匠人与大师
梁 衡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a 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
1.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别”这一话题,引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2. 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3分)
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3. 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4.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六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5.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可能”一词,既强调了“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文章巧用文言,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七、(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15-17)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 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 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1.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 ;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 ,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 ,
, 。(5分)
2.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3分)
3.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八、(2011年,北京中考,20-22)
君子之交淡如水
①据史料记载,唐朝贞观年间,薛仁贵因“平辽”有功,被封为“平辽王”时,拒绝了所有贺礼,只收下平民王茂生送来的两坛清水。薛仁贵当中饮下后,说:“早年我家境贫寒,全凭王茂生接济。如今王兄贫寒,送清水也是一番情谊,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如清风徐徐,若明月朗朗,平淡得让人觉得如一汪清水。腾达时默默祝福,危难时给予支持,可以不去锦上添花,却一定会雪中送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朋友交往的最高境界。
②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心相印。春秋时上大夫①俞伯牙善弹琴,乡野樵夫钟子期善听。伯牙弹“高山”曲,钟子期说:“好啊,像巍峨的泰山!”弹“流水”曲,钟子期说:“好啊,如浩荡的江河!”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更多的是心照不宣,还有什么比心灵上的相契相合来得更纯粹?
③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40年革命生涯中的支持与牵挂。为了马克思能够集中精力研究革命理论,恩格斯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去从事商业工作,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他们曾20年身处两地,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却始终不断。当恩格斯患病时,马克思在给他的信中说:“我关心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不求回报的支持,两地一心的牵挂,还有什么比彼此间的扶持和关心来得更长久?
④君子之交淡如水,那是鲁迅和瞿秋白腥风血雨中的同舟共济。面对国民党的悬赏追捕,同样处于危难中的鲁迅四次收留瞿秋白在家中避难;而在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侮蔑和诋毁鲁迅杂文的战斗意义时,是瞿秋白站出来给予鲁迅杂文以极高的评价。仅仅凭借当初翻译进步文学作品时的书信往来,便让之前未曾谋面的两人在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中,肝胆相照,引为同志。还有什么比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友情来得更深厚?
⑤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品质,共同的追求,使得彼此相知相助,相惜相勖②,【甲】,【乙】,【丙】,这样的君子之交,不正应该是你我所追求的吗?
【注】①上大夫:古代官职名。②勖(xù):勉励。
1.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不计安危 ②不论地位 ③不分彼此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3.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这一段所用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君子之交淡如水。(3分)
参考答案
一、
1 财富可以是实现幸福的方法,但拥有财富不等于拥有幸福。
2 分析了以财富作为幸福会带来压力和烦恼的原因。举例论证。
3恰当的道理或事实论据均可。能结合“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对自己所举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
4 首先承上启下,提出人们为什么还是用财富决定幸福的问题;接着从历史的角度,对“过去影响了我们”这一原因进行分析;再从决定和判断的容易性,对“物质容易计算,而情绪或意义无法衡量”这一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道理和事实作补充论述。
二、
1.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
2.A: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B、引用卡耐基的话 C:举例论证 D: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3.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4.A
5.第1段: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第8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
6、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三、
1.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
2.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
3.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2分)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2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4.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1分)的观点。 (共3分)

1.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2.不能:因为第②段写项羽,第③段写刘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论述的内容与②③段的顺序相对应,体现了议论文的结构的严谨。
3.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以古谚作精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4.示例一:爱迪生在发明电灯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才获得了成功。示例二:失败是成功之母。

1、增强可读性;引出中心论点
2、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3、秋波无痕 素心如玉
4、并列关系。因为3、4段是从反面说我们要有平和宁静的心态,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5、6段是从正面说我们要谦虚,要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示例1: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因而要选择欢乐与通气、潇洒与轻松、恭谨与谦虚,让有些话语穿耳而过。
示例2:对于一些冷漠无情,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不知轻重、上下之势、高低权争的话语都要让它们穿耳而过。

1. B
2. A
3. C
4. B
5. A

1.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或:创业的本领) 富兰克林的名言 对自己优势的发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 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5分,每处1分)
2.因为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举马克·吐温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把论证引向深入。(或:举马克·吐温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的道理;而举他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发现了自己优势后,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才能成功的道理。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或:举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想要成功先要善于发现优势的道理;举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成功的道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①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手中的“铁”,这样就会采摘到甜美的果实。②也许你没有运动的天赋,也许你缺乏艺术的才华,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不断培养你的优势,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心中的梦想。(5分,言之有理均可)

1.揭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引出作者的观点。
2.【甲】② 【乙】③ 【丙】①
3.答案示例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内涵就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形式似“淡”,实则志同道合,友情深厚。鲁迅和瞿秋白以前从未谋面,只凭书信往来,就相互信任;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案示例二:鲁迅和瞿秋白以前未曾谋面,平日相交只是书信往来,两人的交往看似平淡,但当危难来临之际,却互伸援手,肝胆相照,表现出君子间患难与共、志同道合的深厚情谊。所以,这个例子证明了君子之交淡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