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产生疑问:长有粗壮的四条腿,笨重、迟钝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呢?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读完课文,你就会明白,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会认“仅、描”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重点)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难点)
生平简介:徐星,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生物辑》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编委。
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虚骨龙类形态学、分类学、鸟类起源、鸟类飞行起源等。其在恐龙研究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
恐龙 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恐龙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恐龙的种类繁多,体型各异,生活在陆地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至中生代末期,恐龙全部灭绝。
(“钝、描、隧、吨、颅、膨、辟”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仅
jǐn
J
亻
4画
左右
不过;只。
不仅 仅仅
衍
yǎn
Y
彳
9画
左右
①开展;延长。
②多余的(文字)。
衍生 衍文
捷
jié
J
扌
11画
左右
①快;迅速。②战胜;胜利。
敏捷 捷报
栖
qī
Q
木
10画
左右
①居住或停留。
②鸟或其他动物在某种环境中歇息生活。
栖身 栖息
崭
zhǎn
Z
山
11画
上下
①高出;高耸。②优异;好。
崭露头角 崭新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迟钝(dùn dèn) 隧道(suì suí)
繁衍(yǎn xínɡ)
辨形:毫:上下等宽,“冖”稍宽,盖住下部,最后一笔竖弯钩圆润有力。描:左窄右宽,右部草字头不宜过大,“田”字上宽下窄。翼:上窄下宽,“羽”稍扁,“田”扁小,“共”的横稍长。
多音字辨别
运用:
1.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蓝天,为孩子开辟(pì)一块快乐的土地。
2.这伙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妄想推翻革命政权,复辟(bì)旧的社会制度,这是自取灭亡。
近、反义词
√
√
√
辟
pì(开辟)
bì(复辟)
近义词
笨重——沉重 演化——演变
欣喜若狂——欢天喜地
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
毋庸置疑——不容置疑
反义词
凶猛——温顺 笨重——轻巧
迟钝——敏捷 保存——遗失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庞大——微小 崭新——陈旧
近义词辨析
特殊词语
ABAC式词语:越来越多 越来越近
形容高兴的成语:欣喜若狂
词语拓展
ABAC式词语:活灵活现 忽明忽暗 患得患失 将信将疑
形容高兴的成语:笑逐颜开 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 欢呼雀跃
词语搭配
凶猛的霸王龙 凶猛的鳄鱼 凶猛的狮子 凶猛的野狼
美丽的羽毛 洁白的羽毛 五彩斑斓的羽毛 绚丽的羽毛
笨重 沉重
辨析:这两个词都含有“重”的意思。“笨重”只能形容物品的庞大、分量重或形容繁重而费力的工作;“沉重”既表示物体分量大,也可形容人的心情、负担、脚步、语调等。
运用:1.这台旧机器非常笨重。
2.听到这个不好的消息,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笨重 迟钝 鸽子 毫不相干
凌空 末期 描绘 隧道
形态 一吨 头颅 膨胀
四肢 翼龙 开辟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以时间为序
用准确、生动的
语言描写事物
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
阅读方法
边朗读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①、迟钝(dùn)②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lán)③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màn)长④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áo)翔的鸟儿。【句解: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在全文中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hè)胥(xū)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gé)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举例子)【句解: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方面的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jǐn)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
①笨重:庞大沉重;不灵巧。
造句:她使劲拖走了那辆笨重的推车。
②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造句:爷爷年纪大了,反应有些迟钝。
③五彩斑斓:(成语)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造句:童年生活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
④漫长:长得看不见尽头的(时间、道路等)。本课指恐龙的演化过程时间长。
造句:熊是靠躲在树洞里面冬眠度过漫长的冬天的。
?思考: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联系在一起,通过比较引出观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⑤欣喜若狂:(成语)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造句: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让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⑥点睛之笔:(成语)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造句:老师给我的作文修改了结尾,简直是点睛之笔。
?思考:对于恐龙和鸟类这两类看似不相干的动物,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提出假说的证据是什么呢?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据是:英国学者赫胥黎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思考: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是怎么进行论证的?
提出假设: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寻找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得出结论:辽西的发现证实了恐龙长羽毛,故而可以得出在中生代时期,有一支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飞翔的鸟儿。
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yì)。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句解:“一些、应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的意思,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⑤。?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miáo)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⑥。(比喻)【句解:这句话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比喻成“画卷”。“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科学家们提出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设,始终缺少有力的证据,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该项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加速了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⑦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造句:这片森林是小鸟繁衍生息的地方。
⑧茹毛饮血:(成语)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造句: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人们的寿命很短。
?思考: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是“点睛”之笔?
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且辽西的发现更佐证了这一点。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suì)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yǎn)⑦支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句解:本段中心句,总领全段。】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dūn);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举例子、列数字)【句解: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不同种类的恐龙,让我们了解了恐龙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rú)毛饮血⑧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排比)【句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
⑨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造句:小猴子的动作十分敏捷。
⑩天之骄子:老天爷的宠儿。本课指鸟类。
造句:航天英雄,他们才真正称得上“天之骄子”。
?崭新:极新;簇新。
造句:那辆崭新的自行车非常吸引人。
?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介绍形态各异的庞大恐龙家族的?
是从生活习性(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身体形态(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以及性情(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这三个角度进行说明的。
?拓展:说说其中一些恐龙慢慢演变成飞翔的鸟儿的过程。
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现了恐龙的种类的多种多样。】?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lú)膨(péng)大,行动敏捷(jié)⑨;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lín)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qī)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句解: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说明了科学家假想的一些猎食性恐龙逐渐进化为鸟儿的过程。】?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⑩——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pì)了崭(zhǎn)新?的生活天地。
【段解】描写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思考: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慢慢学会了飞行)。
?思考:对于恐龙飞上蓝天的探究,科学家还有怎样的愿望?
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丰富的化石证据,使恐龙变成鸟类这一历史进程的推想得到更完整的印证。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句解:“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希望”说明这一历史进程还没能全面揭示,说明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探索、搜寻证据。】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全面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恐龙的进化过程再次向我们证明了“适者生存”的道理。那么,曾经统治地球1亿多年的霸主,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答。我们要好好学习,丰满自己的羽翼,将来在科学的天空自由翱翔!
写作特点:在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事物时,我们应注意: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要以事实说话,所写要真实,不能随意夸大或缩小。
3.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仿写思路:课文开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我的练笔:请你试着模仿课文,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描写一个事物。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参考答案:
问题:最后一段中“这一历史进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参考答案:身体逐渐变小→体表长出美丽的羽毛→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间跳跃、降落→具备滑翔能力→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课文中的不少语句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参考答案: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得很准确,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并不是全部的恐龙;“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变化。又如“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应该”表示一种推测,说明在没有找到证据之前,不能确定。
◎小练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参考答案:海豚一般长约1~2米。它浑身乌黑,看上去非常光亮,只有肚皮是银灰色的。 它能跳起来叼走距离它头顶2~3米的球,还能驮着人,以极快的速度游着,有的甚至可以像孙悟空一样翻跟斗呢! 海豚被誉为是“海上救生员”。每当见到浮在水面的东西,它都会去救起来,木板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