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课件 (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21: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古诗词三首
乡村是一幅明丽的画,乡村是一首清新的歌。让我们走进古诗词三首,看一看诗人范成大、杨万里和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的童趣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感受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吧!
1.会写“杂、稀”等14个生字,会认“杂、篱”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难点)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其诗题材广泛,多歌颂田园劳动生活,诗风清逸淡远。
文学成就:与陆游、杨万里、尤袤(mào)并称“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四时田园杂兴》。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杨万里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文学成就: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主要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文学成就:南宋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杂、篱、徐、疏、剥”见“我会写的字”)
会认字
拼音
音序
部首
笔画
结构
字义
组词

chú
C

12画
左右
①松土或除草用的农具。
②用锄松土和除草。③铲除。
锄头 锄草
读写易错提示
正音:夜宿(sù xiǔ) 老翁(wēng wōng)
剥莲蓬(bō bāo)
辨形:篱:上窄下宽,“离”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均匀些。蜻:左窄右宽,右上部三横中短下长,间距均匀。剥:左宽右窄,“刂”中的竖钩有力。
多音字辨别
运用:他们在宿(sù)舍里聊了一宿(xiǔ)有关星宿(xiù)的问题。

宿
sù(宿舍)
xiù(星宿)
xiǔ(一宿)


夜宿 徐徐升起 篱笆 疏忽
杂物 稀有 蜻蜓 茅屋 房檐 老翁 无赖 剥莲蓬 黄蝶
重点方法
其他方法
写作方法
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
衬托的手法,
以动衬静
修辞手法
比喻
阅读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背诵。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肥,麦花③雪白菜花稀。【句解: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描绘了一幅“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图景,写出了有花有果、有形有色的初夏江南的特点,写出了田园之美。】?
日长④篱(lí)落无人过,惟(wéi)有蜻蜓蛱(jiá)蝶⑤飞。【句解: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肥:本文指果肉肥厚。
③麦花:指麦子吐花秀穗。
④日长:“长”读cháng,是说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⑤蛱蝶:蝴蝶的一种。
?思考:“肥”和“稀”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肥”字突出了杏子果实硕大、饱满,“稀”字写出了初夏油菜花花落结籽。这样的“肥”和“稀”,皆因植物的丰收,在静态的对比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初夏丰收在望的景象。
?思考: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运用了衬托的写法。一是用“日长篱落无人过”衬托农民都干活去了或者正在午间休息,村庄里面静悄悄的;二是用“惟有蜻蜓蛱蝶飞”来以动衬静。
诗意:梅子已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拓展:“惟有蜻蜓蛱蝶飞”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来表现农村的安静,你还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吗?
示例:(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⑥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
⑦篱落:篱笆。
⑧径:小路。
⑨阴:树荫。
⑩急走:文中指奔跑。
?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暮春时节; “新绿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时节。
?思考:这首诗哪里写得最有趣?
示这首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得最有趣,顽童正在“急走追黄蝶”,可黄色的蝴蝶偏偏飞进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就看不见了。“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象那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不知所措的孩子的神情。
赏析: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手法,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然,整个景色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宿新市徐(xú)公店⑥
[宋]杨万里
篱落⑦疏(shū)疏一径⑧深,树头新绿未成阴⑨。【句解:诗的前两句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未成阴”说明这是暮春时节。】?
儿童急走⑩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句解:“飞入菜花无处寻”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让我们面前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因为蝴蝶是黄色的,它飞入了同样是黄色的油菜花中,分不清哪个是油菜花,哪个是蝴蝶,所以儿童没有追赶上蝴蝶。】??
诗意: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枝上才发出新的绿芽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思考: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第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茅檐:茅屋的屋檐。
?翁媪:老翁和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思考:“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醉意的吴地口音听来十分温柔美好,那满头白发的公公婆婆不知是谁家的双亲父老。说明这对老年人生活温馨、精神愉快,让人感到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赏析:这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暮春风光的。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反映了儿童的天真活泼。第四句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句解:“茅檐”“溪上”“青草”,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的潺潺小溪、翠绿的小草和低矮的农家茅屋,这是江南农村的特色,一幅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村景图展现在读者眼前,也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ǎo)??【句解:“醉里”写出了人们生活很安详;“媚好”写出了精神愉悦。这两句运用了倒装句式,描写了一对老年夫妇在悠闲地聊天的情景,体现了老年人生活的闲适与安心。】?
大儿锄(chú)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bō)莲蓬。【句解:“喜”字不仅有“喜欢”之意,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
?思考:这三个儿子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小儿子。喜欢他的天真烂漫,喜欢他的无忧无虑,更喜欢有了他,这个普通的农家给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诗意:茅屋的屋檐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碧绿的青草。用带有醉意的吴地方言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夫妻?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他趴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
赏析:这上阕前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的景象,通过对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蝴蝶的描写,体现了乡村的美丽与宁静,反衬出农事的繁忙。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在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中,穿插儿童追逐蝴蝶的场景,写出了农村景色的美好和儿童的天真烂漫,将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清平乐·村居》通过对茅檐、小溪、青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这些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平静、安宁的农村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主题归纳
感悟心语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处处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我从这三首诗词中体会到了乡村景色之美,乡村孩子的活泼可爱以及乡村劳动之趣、田园之乐。
写作特点:动静结合,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使文章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如果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仿写思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后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村子的安静,再写蜻蜓、蛱蝶的活动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繁忙。
我的练笔: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个关于景物的片段。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朗读指导:这三首诗词将农家生活描述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朗读时,一边想象其中的画面,一边感悟农家生活的美好。背诵时,先熟读,再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试背。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参考答案:(1)夏天白天很长,篱笆墙外无人走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3)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手艺真巧。最令人欢喜的是顽皮淘气的小儿子,趴在溪头草丛, 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