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训练题
选择题
1.《东京梦华录》里详细描述了“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盛况。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杂剧、杂技、木偶戏等娱乐活动,亦在寺内出现。材料直接体现了宋代
( )
①寺院建筑宏伟 ②商业贸易发达 ③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④生活奢侈腐化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都城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食、相面、算卦、耍杂技等。他们来到的地方是
( )
A.临安夜市
B.开封瓦子
C.长安“坊”
D.长安“市”
3.南宋时,有位商人来都城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
A.
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B.
午餐吃的是稻米等粮食
C.
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
晚上到东京夜市去看看
4.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白居易
5.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这些节日早在宋代就已出现,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春节
D.重阳节
6.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
( )
A.中华文化的弘扬
B.祖国山河的统一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7.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
A.
苏轼
B.
关汉卿
C.
汤显祖
D.
辛弃疾
8.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宋时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①用“交子”在脚店换酒喝 ②在“瓦子”里听说书 ③过中秋节赏月 ④去“夜市”吃夜宵 ⑤在“勾栏”里听当时流行的散曲和看《窦娥冤》
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9.
小宁为宋元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
A.文学艺术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中外交通的发达
10.右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优秀的杂剧作家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巨著,它因宋神宗对它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主持编写此书的是( )
A.
司马迁
B.
司马炎
C.
司马光
D.
司马睿
12.唐以前“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自唐始歌者与舞者才“稍稍相合”至“元人造曲,则歌者舞者合作一人……谓之杂剧”。可见,杂剧(
)
A.出现于唐朝以前
B.延续了歌舞相互分离的特点
C.流行于盛唐时期
D.是对歌舞艺术的沿袭与创新
13.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李清照》。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
A.
苏轼
B.
关汉卿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1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
楚辞、唐诗、宋词
B.
唐诗、宋词、楚辞
C.
唐诗、宋词、元曲
D.
楚辞、唐诗、元曲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依据图片,说一说北宋都城开封的商业发展状况和市民生活情况。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请回答:
(1)这首诗反映了宋朝什么节日的景象?这一节日在今天的名称是什么?
(2)自宋朝至今仍然保留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写出两个即可)
(3)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在这一节日来临之际,要从成都购进500匹上等丝绸,你将选择使用下列哪一种货币进行支付?为什么?
你所选择的货币是
( )
A.关子
B.铁钱
C.“交子”
D.“会子”
理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步骤一 文化典籍】
(
1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写出相应作者的名称。
图1:
。 图2:
。?
【步骤二 作品欣赏】
材料一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2
)阅读材料一中的两首词,请分别写出两首词展现的风格特点。
【步骤三 材料解析】
材料二 元曲大量吸收了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乐曲,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词相比,元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略胜一筹;它的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无所不包,因而深为市民所喜爱。
(
3
)根据材料二,元曲为何深为市民所喜爱?
【步骤四 感悟历史】
(
4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5CBDAC
6-10BBCAA
11-15CDCDA
交通发达(车水马龙),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夜市;居民众多,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17、(1)元旦。春节。
(2)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C。“交子”便于携带(安全)。
18、(1)司马光
关汉卿
(2)第一首:委婉、细腻、清秀。第二首:词风豪放,报国情怀,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3)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元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强,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广泛。
(4)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