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四调考试
高三地理(文科)试卷
注意事项:本次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1分)
徽州古村聚落形成最初是南宋以前的中原世族南迁、聚族而居形成。后随人口增长,至明中叶时期耕读文化盛行,至清中叶科举入仕和徽商兴起,徽州社会经济文化勃兴鼎盛,古村落遍及乡野。这一过程经历了内部裂变、迁移、择地而居等一系列过程。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一般而言,乡村聚落的环境容量是与当时的农业规模及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古徽州人均耕地南宋时人均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2.2亩,清康熙1.5亩,而同期的古村落发展却从稳定发展走向了鼎盛发展,其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丘陵山地的改造,土地生产力大增
B.文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增,对丘陵山地立体开发利用
C.前期的发展依赖本地土地资源,后期的发展是依赖其他资源
D.徽州地区资源丰富,耕地多水面多,环境容量大
广东省城市布局分为三个都市圈,根据规划,在“领头羊”(广州、深圳、珠海)的带领下,珠三角将形成两条友展主轴、三大都市区,呈网络状发展。两条发展主轴分别向香港、澳门延伸,一条是广深(香港)发展轴;一条是广珠(澳门)发展轴。三大都市区分别是中部都市区、东岸都市区、西岸都市区。“三圈两轴”以城市为核心,两条发展轴为骨架,都市圈为网络,它将带和推进全省的城市化。据此回答2-3题。
2.三个都市圈共同的自然特点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 C.季风气候 D.水能资源蕴藏量大
3.关于目前广东省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条发展主轴往往是主要交通干线
B.三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都是我国的经济特区
C.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城市化速度快但水平较低的特点
D.省内城市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果树,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增长,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迅速下降。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完成4-5题。
4.图中龙眼风险温度分区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以热量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以地表性质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5.Ⅲ地区成为龙眼温度高风险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春季气温偏高 ②夏季气温偏低 ③秋季气温偏低 ④冬季气温偏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迁移率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期迁入迁出人口之和占该时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状图,完成6 7题。
6. 图中数据显示1990至2010年间该地
A. 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率先下降后上升
B. 农村劳动力迁移人口以30 39岁年龄段为主
C. 农村女性劳动力迁移率高于农村男性劳动力
D. 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7.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率变化最小的因素是:
A. 收入 B 交通 C.宗教 D 通信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且功能区分布合理。读图,完成8-9题。
8 图示城市功能区中,最可能为住宅区的是
A. a B.b C. C D.d
9. 该地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
A.正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美国示意图.完成10 12题。
10.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山脉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山脉分别处在板块碰撞处与板块内部
B. 甲、乙两山脉西侧河流夏季均进人汛期
C. 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
D. 甲、乙两山脉的东侧自然带较西侧复杂
11. 图中的美国农业带
A. ①是乳畜业,②和③是小麦区域 B. ①是玉米带,③是小麦区
C. ①是小麦区,②是玉米带 D. ②是棉花带,④是乳畜带
12.图中①②③④农业带(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 都有充足的脸颊劳动力资源 B 都受五大湖及东北工业区的影响
C. 都有相对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水源 D 都与北部的加拿大实行联合经营
下图为某地理事象的百公比统计图,读图,回签13~14题。
13.若图3统计图为我国某省(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下列与此结构最相符的省(市)是
A.天津市 B.江苏省 C.海南省 D.山西省
14.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若统计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a持续减少、b持续增加的原因可能有
①能源结构的调整 ②私家小轿车的迅猛发展 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
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⑤重化工业迁出主城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读右图中漫画,回答15-16题。
15.该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荒漠化 B.温室效应
C.水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6.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①世界上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 ②世界上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
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读“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的付地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在城市规划时,运用的地理新技术手段是
A.RS,GPS B.GPS,GIS
C.GIS,RS D.RS,GPRS
18.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地区,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读右图,回答19-20题。
19.假设每生产一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1.5吨铁矿石,甲.乙和乙.丙两地相距都为10km,甲.丙两地相距8km,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每千米运费分别为0.2元.0.12元和0.35元。甲为钢铁的消费市场,仅从运费方面考虑,图中最适合建设钢铁厂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和丙之间
20.结合上题答案,选择在该地建厂的原因除了运费之外的原因是
A.靠近铁矿 B.靠近河流运输方便 C.靠近煤矿 D.乙和丙之间环境污染少
2011年4月10日,法国某服装零售公司在中国大陆的首个旗舰店在厦门中山路的香港大厦开张,几周后又在SM广场开设第二家店铺。完成21~22题。
21.影响该公司首先选择中山路开设厦门旗舰店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公共交通便利 B.集聚效应好 C.基础设施齐全 D.居民购买能力强
22.该服装零售公司在全球有数千家连锁店,若公司在选址时要对门店周边居民点、交通线路、各种商铺等进行分析,可运用的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GPRS
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该区域有可能是( )气候类型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4.在坐标A4至A6.B3至B6所示的矩形区,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该地区宜采取的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地中海式农业 D.混合农业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第25~26题。
25.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
26.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 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图2为“2002~2007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单位:109 m3/a)”。读图,回答27~28题。
27. 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的地区是 A. A B. B C. C D. D
28. 图中信息表明
A.D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
B.C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
C.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更合理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配
D.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
右图中横轴表示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纵轴表示人均GDP(美元)。读图回答29~30题。
29. 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图中箭头最可能代表的是
A. 高科技产品 B. 人口迁移 C. 产业转移 D. 资金和技术
右图为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读图回答31~32题。
31. 该城市用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地租与劳动力资源 B. 地租与交通
C. 交通与环境 D. 地租与环境
32. 高级住宅区向外延伸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A. 高速交通运输线 B. 洁净优美的环境
C. 良好的治安条件 D. 郊区廉价的地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0年9月10日发表了《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下图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我国2000~2009年就业人员从事产业的比例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均衡
B.我国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人数最多
C.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例将继续降低
D.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4.下列关于导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B.我国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C.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耕种单位面积耕地所需劳动力减少
D.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粮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下图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35~36题。
35.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 B.陕西省 C.河北省 D.贵州省
36.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 B.政策和劳动力 C.市场和交通 D.工业化与城市化
37.“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 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 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投资130亿元的浙江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试通车,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这座富裕的岛屿的生产力也将得到第二次大解放。读下图,回答38-39题。
38.舟山大桥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潮汐、冬季积雪、台风 B.海冰、海水腐蚀、海浪
C.台风、海水腐蚀、地震 D.地震、夏季暴雨、洋流
39.宁波北仑港——舟山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A.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B.该地区是重要的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上海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读下图,回答40—41题。
40.1992年以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类型是
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41.从图中变化趋势看,目前我国应积极发展的产业类型有
①资本密集型 ②资源密集型 ③劳动密集型 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人口性别比是指平均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正常的人口性别比例为102:100
到107:100。下面图1是我国男女性别比,图2是我国各胎性别比。读图完成42-43题。
42.关于图1中我国男女性别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990年和2000年男女性别比都偏高 B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影响社会安定
C 男女性别比过高会导致体力劳动者减少 D 男女性别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43. 关于图2中我国各胎性别比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三性别比>二胎>一胎 ② 存在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③ 妇女受教育水平较低 ④ 目前我国三胎现象还普遍存在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44-45题。
44.图中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45.下列序号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46. 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在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河流
C. 山脉 D. 海洋
图甲、图乙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它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图甲)。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图乙)。回答47~48题。
47.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C.水循环原理 D.海水运动的规律
48.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49~50题。
49.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图中两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交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40°,130°) B.(40°,140°) C.(30°,120°) D.(30°,130°)
50.该时间段内,M点:
①偏南风转西北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某半球30°~40°纬度带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51~52题。
51.图中M地和N地的自然带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2.图中海域洋流中
A.①海域东岸为暖流 B.②海域西岸为补偿流
C.①海域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D.②海域附近存在季风洋流
东京时间2008年6月14日8:43,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源位于地下15km处。日本气象厅此次在部分区域采用“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各地居民赢得了数秒不等的避震时间,从而大大减轻了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右图实线为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53-54题:
53.地震发生的当地地震台网通过“紧急地震速报系统”,为当地居民紧急避险赢得时间约为:
A.1秒 B.4秒 C.8秒 D.12秒
54.地震发生时,当地在水中潜泳的人会感到: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晃后颠 D.先颠后晃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55~56题。
55.若X数值为500米,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56.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A.600 550 B.600 450 C.400 550 D.400 450
57.下图是雅加达(7oS)在春分、夏至、冬至(北半球节气)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冬至日 ②春分日 ③夏至日
B.①夏至日 ②春分日 ③冬至日
C.①春分日 ②冬至日 ③夏至日
D.①冬至日 ②夏至日 ③春分日
58.若麦哲伦海峡附近某地昼长越来越长,则此季节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可能的是
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下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1~2题。
59.若此时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下游地区河水水位高 B.开普敦温和多雨
C.印度半岛刮西北风 D.上海的日落时间最晚
60.依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板块运动地中海面积不断扩大 B.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比较稳定
C.甲图正确反映了②山脉的形成过程 D.③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Ⅱ卷(综合题40分)
注意:请将综合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1.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形成“三大四小”格局。“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三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根据图表和所给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三大、四小”经济区(带)空间关系图。
材料二: “四小”经济区(带)产业经济指标(2007年数据)。
材料三:2009年渤海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1)表中资料显示,江苏沿海地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辽宁沿海经济带_________,但综合经济相差不大,请从自然方面分析原因。(6分)
(2)“四小”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区,该经济区二、三产业发展快速的原因是?(8分)
(3)从材料三可知,渤海海域水质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近岸,请分析原因。(6分)
2.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右图示意东南沿海局部区域
材料二 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份的现代化铁路。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地区陆路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材料三 大型国企鞍山钢铁公司决定把投资总额30多亿的冷轧钢板生产基地落户海西新兴港口城市——莆田市,建成后将年产100万吨冷轧钢板,年创产值约80亿,并为国家和地方增创税收8—10亿。
(1)说出沿向莆铁路走向(由莆田至向塘)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4分)
(2)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
(4)分析莆田吸引鞍钢冷轧项目落户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3. 图(一)、图(二)分别为“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读图比较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及分布特点。(4分)
(2)图(一)中甲工业区是 ,试分析该区域工业集聚的优势。(3分)
图 中国不同类型产业比较优势指数变化(大于1表示具有比较优势)
①
②
③
③
开普敦
·
①
②
南极洲
板块
②
海平面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