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设计
课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1.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
学习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难点
能够将文中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打开PPT课件,放出闻一多的照片,教师讲述引导语: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你们认识他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通过课件展示的作者照片你认为闻一多是个怎样的人?同学们的评价是否跟现实一致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臧克家先生的《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近距离的了解作者臧克家,了解他笔下的闻一多。引出课题:《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自由畅谈对作者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臧克家(1905-2004),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现代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曾任《诗刊》主编,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多次获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4年2月5日,臧克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周岁。走进闻一多: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男,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新诗集《红烛》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师生友谊:教师放映山东大学臧克家与闻一多雕塑影像在山大校园漫步,就会看到,这对师生相距咫尺,分别坐在两条长椅上。一袭长衫的闻一多,依然系着围巾,握着烟斗。而身着中山装的臧克家,则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搭在长椅的靠背上,向远方眺望。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词语积累: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
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小组讨论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引导学生用笔在文中勾画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一、(1-7
)
学者---说和做二、(8-19)革命家---说和做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使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使文段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学和做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合作探究:作为学者,闻一多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写《唐诗杂论》、写《楚辞校补》、写《古典新义》表明·潜心研究、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特点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试图从文化上寻找一条振兴民族的道路合作探究: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前期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
:投身于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合作探究: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
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闻一多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例如:1.“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深入探究: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
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深入探究: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表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特点
:
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事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争取民主,反对独裁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闻一多先生却敢说敢做,这表现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表里如一的特点深入探究: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词句鉴赏:“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它”是指深夜灯火。深夜中只有一盏孤灯陪伴,本来应该感到寂寞难耐,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获得斐然成绩。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名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法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词句鉴赏:“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词句鉴赏: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四”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望闻问切”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全文小结: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纸上。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闻一多老先生。能够体会闻一多一生的卓越成就和浓厚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习闻一多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实践练习
完成练习册中的作用作业:请以5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你身边人的“言”和“行”,反映其性格。
板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品质:1.,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1张PPT)
和
部编版
七年级下
说
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增强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学习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能够将文中技巧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走进作者
臧克家(1905-2004),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现代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曾任《诗刊》主编,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多次获奖,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4年2月5日,臧克家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9周岁。
走进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男,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代表作《七子之歌》《死水》,新诗集《红烛》等。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师生友谊
在山大校园漫步,就会看到,这对师生相距咫尺,分别坐在两条长椅上。一袭长衫的闻一多,依然系着围巾,握着烟斗。而身着中山装的臧克家,则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搭在长椅的靠背上,向远方眺望。
师生友谊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词语积累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
不是不做诗,而是
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
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小组讨论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用笔在文中勾画
整体感知
一、(1-7
)
学者---说和做
二、(8-19)革命家---说和做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使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使文段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学和做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合作探究1
作为学者,闻一多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表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1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写《唐诗杂论》、写《楚辞校补》、写《古典新义》表明
·潜心研究、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特点
合作探究2
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不畏艰辛,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学术,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合作探究2
●“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
试图从文化上寻找一条振兴民族的道路
合作探究3
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征,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合作探究3
前期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后期
:投身于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合作探究4
闻一多先生前期对于说和做的态度与他后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矛不矛盾?
合作探究4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合作探究5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人物描写?
并说说这些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合作探究5
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外貌有许多具体描写。
这些描写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闻一多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例如:1.“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深入探究1
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的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赅。
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
二是以递进语意表现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的特点。起到开门见山,领起下文的作用。
深入探究3
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材料说明?表现了闻一多什么特点?
特点
:
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事例: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闻一多先生却敢说敢做,这表现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表里如一的特点
深入探究2
作者选取作为学者研究学问上的三件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
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
词句鉴赏1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是指深夜灯火。深夜中只有一盏孤灯陪伴,本来应该感到寂寞难耐,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获得斐然成绩。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名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法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
词句鉴赏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词句鉴赏3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四”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采用了比拟的手法,将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全文小结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
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纸上。
课后作业
请以5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你身边人的“言”和“行”,反映其性格。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练习
1、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2、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闻一多,湖北烯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表现了他的崇高
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3)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曾受于闻一多。(
)
(4)课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
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
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6)他,是
_____的巨人。他,是
_____的高标。
答案:
(1)比喻
(2)比拟
(3)比喻
(4)反复
2、(1)记叙
(2)描写
(3)描写
(4)议论
抒情
3、(1)√
(2)×
(3)√
(4)√
4、
(1)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做了再说
(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4)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5)鼓壮志,声震天地。
(6)口
,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