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匆匆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4: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啊,时光匆匆,岁月匆匆,自然界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周而复始,唯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停留,永远不复返,那就是时间。让我们走进课文,和朱老先生一起来感受时光的匆匆吧!
8 匆匆



挪动
徘徊
徘徊
我会写

蒸发

裸露
zhēng
pái
huái
luǒ
nuó

珍藏
cáng

jìn
jǐn
尽管
多音字
尽力

qiāo
悄悄
qiǎo
悄然

jìn
jīn
情不自禁
禁止
[藏]辨读:cáng(埋藏)zàng(宝藏)
运用:①传说这里埋藏(cáng)着许多金银珠宝。
②这个荒岛上存在着遗落的宝藏(zàng)。
近义词
反义词
匆匆——
空虚——
确乎——
挪移——
聪明——
徘徊——
匆忙
空洞
的确
挪动
固定
充实
笨拙
词语对对碰
聪慧
挪移——
空虚——
伶俐——
匆匆——
徘徊——
缓缓
果断
彷徨
词语解释
遮挽:
挪移:
凝然:
挪动;移动。
拦阻挽留。
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涔涔:
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
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后居江苏扬州。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知识链接
初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桃花可再开
逝去的日子不再回
对比
排比
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季节的更替,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从而与后面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作者的思考。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一问两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八千多日子
针尖上一滴水
时间
流 大海
比喻
对比
作者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光飞逝。
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请同学们算一下:一天中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多少时间呢?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涔涔”形容出汗,“潸潸”形容流泪。因为作者为八千多日子的离去而不舍,对时间不可挽留感到无奈与惋惜,所以他才会“头涔涔而泪潸潸。”
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呢?八千多个日子是怎样逝去的呢?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用排比句式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形象地写出了日子来去匆匆,表现了作者对时间流逝不可控的无奈之情。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这几句话是讲时间每秒每分都无声无息地从我们眼前、身边悄悄地逝去。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应珍惜时间,并说明时间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这几句话讲了什么?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我”为什么掩面叹息?
“我”掩面叹息的原因是时光转眼即逝,而自己无能为力。
时间是抽象的,作者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说说作者是怎样在这一段表现“时光匆匆”这一意境的?
这一段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他从盆边,从碗里,从眼前,从手边过去了;他从我躺的身上,休息的脚边跨过和飞去;我叹息时,又从叹息里闪过。他逝去得飞快,无影无踪。
这样生动具体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时光的形象,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灵之物,而是有形有迹,可见可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作者把逝去的八千多日子形象地说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表明时光匆匆,稍纵即逝。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句话是作者的感慨,说明了什么?
这一句话是作者感慨人生的短暂,时间的流逝,说明每个人都应珍惜时间,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才会不后悔在世上走了一回。这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照应开头,这是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表现出了难以平静的心情。警示人们:时光匆匆,稍纵即逝,吾辈须珍惜。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
再读课文
读到这里,你到了什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从我们身边轻轻飞过,悄无声息,转瞬即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主人,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板书设计
匆匆
提出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如轻烟
如薄雾
时光飞逝
一去不返
勿谓寸阴短
既过难再获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照应开头:
中心思想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描述时光匆匆的话。
课后习题解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朗读指导: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朗读基调是幽怨舒缓的无奈和惋惜,语调低缓,语速稍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很无奈,也很惋惜。

这样表达的好处:一连串的反问,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时间的珍贵、时间的容易流逝。也能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参考答案: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但是新
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并且运用了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从而让人们认识到在时间面前的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决心,读起来非常感人。
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突出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时光飞逝,生命短暂。
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