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6 10: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均田免粮
平均地权
打土豪分田地
有田同耕
第3课 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2017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历史
课程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结果
和意义。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
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
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
第三课 土地革命
学习目标
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01
02

03
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土地改革的作用。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感悟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第三课 土地革命
核心素养:时空观
中国农村“三次改革”:
20世纪50年代初的土地改革
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
1
2
3
第一篇 悯农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一: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1.土地改革的原因
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问题抢答一:
思考:建国初,国家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巩固新生政权,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史料实证
1.土地改革的原因
地主占有农村大部分土地,贫雇农占有少量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史料实证
1.土地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总结记忆
第二篇 惠农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3页到14页的内容
知道土地革命的经过
材料一: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条所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时间:1950年至1952年底。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二、土地改革的经过
比较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产品分配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5.具体做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6.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减少土改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中农民埋界桩
图解历史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三.土地改革的结果
具体表现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
免除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地租;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黑龙江农民牵着从地主家分到的大牲口
四川农民分到地主的家具
图解历史
三.土地改革的结果
北京市郊农民丈量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发放的土地证
3.土地改革的结果
北京市郊农民召开斗争恶霸地主大会
图解历史
点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7.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分到地主的土地、农具、牲畜等
三、土地改革的结果
图解历史
第三篇 利农篇
土地改革的意义
小组互动探究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15页相关史事,归纳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
论从史出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论从史出
四、土地改革的意义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三件大事
时空观念
思维导图:
板书设计
土地改革
经过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
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原因
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开始: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
了土地改革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意义
课堂小结
谢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