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07:5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当年呵壁
湘流应识九歌心
何处招魂
香草还生三户地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文学常识
战国末期楚国人,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
《天问》等。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离骚》《楚辞》
文学常识


“离骚者,犹离忧也。”(就是“遭受忧愁”。离,通“罹”,遭受,遭遇)
——《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离骚赞序》(班固)
“离,别也;骚,愁也。”(意为“离别之愁”)
——《楚辞章句》(王逸)
“‘离骚’即‘劳商’,相当今语‘牢骚’。”
——《楚辞论文集》(游国恩)
“屈原放逐,著《离骚》”
——《史记·太史公自序》
“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史记·屈原列传》
创作背景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注意节拍
长太息/以掩涕兮
余/独/好修姱/以为常
诵读指导
注意重音
“九死”“体解”
注意延长
悔相道之不察兮——
忽反顾以游目兮——
诵读指导
注意感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深深地叹息着擦拭眼泪啊,我哀伤百姓的生活如此艰难。
太息:叹气。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好:爱慕崇尚。谇:谏诤。替:废弃,排斥。
我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可早上进谏,晚上即遭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草作佩戴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申:加上。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只要是我衷心喜爱的事啊,纵然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点。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我只怨楚怀王荒唐没有准则,始终不肯洞察我的胸臆。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固:本来。时俗:世俗。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准则。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忳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忳,忧闷。郁邑,通“郁悒”,
忧愁苦闷。侘傺:失意的样子。穷困,(路)阻塞不通。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死:忽然死去。
宁愿立即死去变成游魂孤鬼啊,我也不忍心以媚态立足人世。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雄鹰猛雕不与燕雀为伍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圜,方和圆,方枘(榫头)和圆凿。
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尤,责骂。攘,忍受。诟,侮辱。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守、保持。
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结: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原因(洁身自好,小人诽谤,君王昏庸),表现“九死未悔”的坚定节操。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延,久久。伫,久立。反,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复路,回原路。行迷,走迷了路。
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
及,趁着。
及,趁着。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呀,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步,缓行。焉,于彼,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不入,不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
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就隐退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剪裁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芰荷,荷叶。芙蓉,荷花。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吾知,即“不知吾”。亦已兮,也就算了啊。
苟,只要。信,确实。芳,美好。
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呀,再加长我长长的佩戴。
高、长,用作动词。高、长,用作动词。陆离,修长的样子。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忽然回头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
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观看。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好修,爱美,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认为是常规。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惩,受创而改变。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找出本段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小结: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课文前四句,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追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哀民生
好修姱
怀有这样高尚的人格追求,在现实中又有
这样的遭遇呢?
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君:浩荡兮
不察民
臣:背绳墨
竞周容
面对这样的遭遇,
屈原持怎样的态度?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为什么以“美人”自喻?
(汉代)王逸《离骚》序: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班昭在《女诫》中云:(
女)
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
忠臣事君同也。
思夫——渴望报效;受宠幸——君主重用;
受冷落——怀才不遇;美人迟暮——烈士暮年;
薄情——君主梳理
;弃妇——排挤打击。
美人


白居易
泪尽罗巾梦不成,深夜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在诗中白居易借被遗弃宫女之口,
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未被赏识且被遗弃的苦闷。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选择:政治上的进退,不是放弃操守。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屈原后悔的是什么?他真的后悔了吗?
文中香草有什么象征含义?

茝(香草)
汉王逸《离骚》序: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并不矛盾。
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大量使用对偶句。
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比兴手法的运用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①身处逆境,坚持操守。
  ②身陷污浊,洁身自好。
  ③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④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TUOZHANYANSHEN
随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分析诗中所描写事物的特点,并体会其深层内涵。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