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 第 组 第 号评价: 备课时间:12月14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学习纲要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繁荣” 2.经济危机的爆发
3.经济危机的特点 4.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签订的时间、国家、影响
三.华盛顿会议与《九国条约》
1.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2.新政的手段和目的
3.新政的主要内容 4.新政的影响
学习重点
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
1.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相关概念 2.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学习提示: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难以理解,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理解。学习本课要以繁荣—危机—新政—恢复为主线,结合世界金融危机这一热点话题,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1924—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相对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尤为突出。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矛盾。
2.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激烈和尖锐。
4.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他开始推行“新政”。新政力图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5.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了《工业复兴法》。根据这个法案,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
6.罗斯福新政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严重的经济危机迫使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它们纷纷寻求对策,以图缓和和避免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鼓吹国家干预经济、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手段和措施进行“反危机”的凯恩斯主义也应运而生。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的争夺。为了在经济上划分势力范围,各种对立的货币集团相继出现,英镑区、法郎区和美元区,把统一的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割裂了。外汇倾销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空前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遇到了许多人为的障碍,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在经济危机中,一方面是大量商品过剩,另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决定了过剩商品不可能无偿分配给劳动人民;二是商品过剩也是相对的,不可能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求;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扩大生产的同时,尽力压低工人工资,使得劳动人民购买能力低下。
2.你怎样看待美国政府限制农产品生产和销毁农产品的措施?
美国政府通过这些限制生产和破坏产品的极端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产量不可控制的局面,对农业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其中得利最多是大农场主和大种植园主。但是这种削减和破坏生产的作法引起了广泛的批评。当千百万人忍机挨饿时,美国政府却采取毁灭粮食和生畜的做法来保证利润,这恰恰是资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3. 罗斯福新政作为一次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全面改革,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所引起,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它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
知识巩固
说一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这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畅想天地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
新的政策: 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新的起点: 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新起点。
材料解析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失业人口仍达900万之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材料说的是罗斯福新政的什么措施?它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兴建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2.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维护和增强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它并没有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问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疑难点拨
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历了短暂的相对稳定时期。各国恢复和发展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的经济;恢复了不完全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流通,国际贸易也有了较大的增长。这一时期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更新,并通过“产业合理化”,使生产迅速地发展和扩大了,但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这不能不产生尖锐的矛盾,使企业经常开工不足,造成了工人的大量失业。例如,在美国,即使在经济最高涨的1929年,企业的开工率也只有73%。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数就已超过了1000万人。但是,各国统治阶级却被虚假的繁荣景象所迷惑,仍然大肆鼓吹“永久繁荣”的理论和幻想,并且继续扩大投资和生产,交易所也掀起了投机的狂热。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和深刻的经济危机。
课堂检测
1.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B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失业者的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美国国会于1933 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 D )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工业复兴法 》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3.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的措施是 ( D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4.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C )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5.罗斯福新政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的本质不同在于 ( C )
A.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不同 B.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对工人的措施不同
6.罗斯福推行新政所产生的影响有 ( C )
①使美国摆脱了危机,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②使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得到一定的好处
③改变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31年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是 ( B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8.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9.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那么,从罗斯福身上我们能学到哪些品质?从罗斯福新政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要学习乐观向上自信勇敢的进取精神;加强宏观调控的效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定战胜危机的信心。
今天的中国也面临世界金融危机,同样需要信心。
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