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的南国风》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飘逸的南国风》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
中音乐鉴赏
第二章腔调情韵第5节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各地的音乐风格,培养对祖国音乐的喜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知识特点和学生的基础上来看,本章内容立足于高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用了南方地区最流行的民歌作为欣赏素材
。
教学目标
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感受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流畅、细腻、抒情的风格特征。
2、聆听分析两首民歌的音乐特征,结合当地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等因素,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3、尝试用地方方言模唱《对鸟》,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南方民歌风格特征。
2、深入认识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问题。对前三节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民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导课
观看《云南映象》的一个片段
设问:
1:这个片段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
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
领衔主演是谁?
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映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
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
《云南映象》将最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
2.
欣赏歌曲《弥渡山歌》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其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
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2、说说歌曲的哪一句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3、请4-5名同学回答。
4、教师点评。
师语:
“依哪!”,这句便是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很常见。而前面歌词中的“蜜蜂、梁山伯”
等,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歌词“哥抬石头妹兜土”,这种手法叫做比落。
5、总结?
《弥渡山歌》的歌词共八句,前六句或兴或比,直到最后两句才切入主题,极具南方的含蓄色彩。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3.欣赏歌曲《对鸟》
1、教师提问:学生中有没有会说或听过浙江方言的同学吗?
2、聆听歌曲,说说其中的出现了什么词。由教师简介歌曲。
在我国,以对花为题材的民歌到处都有,而以对鸟为题材的民歌,全国仅此一首。音乐上分两部分,四个句,按起承转合的方式运转。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有纯真的色彩。
授新:
1.简介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
1、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或所在地区的地方风格相互交融。
2.介绍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就已广泛流行着“楚声”和“吴声”之类的民歌。楚声是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的民歌;吴声则是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它们的风格与北方民歌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两千多年来,这种风格被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通常,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3.学唱歌曲
《弥渡山歌》、《对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