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地理
第八章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选择题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为主
A.平原和盆地
B.高原和盆地
C.山地和丘陵
D.盆地和丘陵
2019
年
5
月
3
日,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二期营开营仪式在敦煌研究院顺利举行。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之所以保存完好至今,与敦煌的气候相关。敦煌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寒带气候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的灌溉水源主要是
A.河西走廊
B.高山冰雪融水
C.青藏高原
D.引黄河水
在赤峰地区能见到的传统民居是
A.
B.
C.
D.
我国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分布的牧区是
A.新疆牧区
B.青海牧区
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增加矿产资源开采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扩大耕地面积
2018
年暑假,小明到西北地区游玩,回来后向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下列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看见了成群的三河马、三河牛
B.住过游牧民的蒙古包
C.那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D.当地居民喜欢喝青稞酒吃糌粑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
①季风气候区
②非季风气候区
③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
⑥寒带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④⑥⑧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水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该区域荒漠化严重,其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减少
B.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民进城、土地抛荒
近年来,天水各县区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能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①修建水库
②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③大量开采地下水
④提高水价,减少用水需求
⑤跨流域调水
⑥修建污水处理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
有关甘肃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B.作物熟制多为一年两熟
C.洪涝频发影响农业生产
D.光照不足制约农业发展
二、复合题
读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两小题。
(1)
关于山脉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干旱区与半干早区的分界线
D.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2)
图中省区②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
B.土地石漠化
C.水土流失
D.水污染严重
2019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小明拍摄了以下两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两小题。
(1)
图示为我国哪个省区的展馆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宁夏回族自治区
(2)
除风能外,该省区有待开发的洁净能源是
①水能
②太阳能
③地热
④风能
A.①
B.②
C.③
D.④
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五小题。
(1)
?盆地
A
是
。
(2)
?山脉
B
是
。
(3)
?河流
C
是
。
(4)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
为主。
(5)
?西北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的变化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和
。
读我国某省区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两小题。
(1)
该省区由西向东植被变化呈现出
A.森林—荒漠—草原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
D.荒漠—草原—森林
(2)
适宜在该省区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放牧
B.种植甘蔗
C.制作酥油茶
D.挖竹笋
312
国道(图中虚线所示)起点为上海市,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市,全长
4967
千米,沿途经过八个省区。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
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图中
312
国道的甘肃、新疆段基本吻合,影响其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2)
312
国道自东向西穿越了
A.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D.五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年降水量仅
200
mm
左右的宁夏平原,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读宁夏行政中心气候统计图和宁夏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回答下列小题。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该地气候特点是
。
(2)
?分析宁夏平原水稻、枸杞等农作物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至少答两点)
(3)
?宁夏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黄河以西,祁连山以北,有一片狭长的平原,被称为河西走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国家政治战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读“河西走廊”图,回答下列五小题。
(1)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
(地理区域),因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称河西走廊。向西通往
(省级行政区),南、北毗邻
高原和
高原。
(2)
河西走廊距海较
(远、近),属于
气候,降水
,但得益于祁连山
的灌溉,自古山麓形成多片绿洲。
(3)
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凉州即现在河西走廊东部的武威市)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河西走廊盛产优质葡萄,优势条件有光照
,昼夜温差
(大、小);河西走廊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可以看出这里有广阔的
,丰富的
。
(4)
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东西方的交流和贸易主要通过陆路进行。历史上闻名世界的“
”从河西走廊经过,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黄金通道。
(5)
今天经过河西走廊的“
”工程将中亚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一带一路”的建设更为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河西走廊应该关注可能产生的
资源短缺和
等环境问题。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读图回答下面四小题。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长约
1000
千米,宽约
100~200
千米。因为形似走廊,又位于黄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
(1)
?“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向西可通往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2)
?“河西走廊”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3)
?位于“河西走廊”西部的敦煌,其年降水量约
毫米;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敦煌属于
区,因此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不易受潮变质。
(4)
“河西走廊”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完成结构示意图。
A.气候较干旱
B.夏季冰川融水
C.形成季节性河流
D.地处西北内陆
E.受夏季风影响小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答案】B
【解析】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知识点】气候的分布及其特点
3.
【答案】D
【解析】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利用黄河水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塞外江南”。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农业概况
4.
【答案】C
【解析】图
C
所示民居是蒙古包,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适宜游牧民族的需要。
【知识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风情
5.
【答案】D
【解析】我国有四大牧区,它们是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三河马和三河牛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牧区。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农业概况
6.
【答案】D
【解析】宁夏平原位于黄河沿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该地降水偏少,年降水量在
200
mm
至
400
mm
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①②④为该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知识点】西北地区干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7.
【答案】A
【解析】在西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
【知识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8.
【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的畜种是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等;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是蒙古包;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稞酒、糌粑是青藏高原地区居民的食品。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农业概况、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9.
【答案】B
【解析】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非季风气候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属于温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知识点】气候的分布及其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10.
【答案】B
【解析】由于人们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
【知识点】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11.
【答案】C
【解析】能有效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修建污水处理厂等。
【知识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措施
12.
【答案】A
【解析】甘肃省主要位于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光照充足,但降水稀少,干旱频繁发生,影响农业生产。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农业概况
二、复合题
13.
【答案】
(1)
C
(2)
A
【解析】
(1)
读图可知,山脉①为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
省区②为内蒙古自治区,该省区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
【知识点】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14.
【答案】
(1)
B
(2)
B
【解析】
(1)
图示展馆的特色民居是蒙古包,因此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展馆。
(2)
内蒙古自治区,距海远,晴朗天气多,且日照时间长,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知识点】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风情
15.
【答案】
(1)
塔里木(或塔里木盆地)
(2)
天山(或天山山脉)
(3)
塔里木河
(4)
盆地
(5)
荒漠
【解析】
(1)
A
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
B
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
(3)
C
塔里木河全长
2179
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4)
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5)
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受降水的影响,地面植被从东向西呈现岀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知识点】主要的山脉及走向、新疆的地形特点、内流河与内流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变化与景观差异、主要地形区
16.
【答案】
(1)
D
(2)
A
【解析】
(1)
该省区自东向西降水量越来越少,植被变化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而由西向东则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
(2)
图示省区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适合开展的农业生产活动是放牧。
【知识点】内蒙古自治区的降水变化与景观差异、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分布
17.
【答案】
(1)
A
(2)
B
【解析】
(1)
古代丝绸之路与
312
国道部分路段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所经地区有高山冰雪融水,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2)
312
国道穿越了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穿越了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干湿地区;穿越了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三大地理区域;穿越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区。
【知识点】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交通的分布特点
18.
【答案】
(1)
银川;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2)
水源充足;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
土地荒漠化
【解析】
(1)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银川,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2)
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该平原的水稻、枸杞等农作物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水源充足;夏季高温,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
宁夏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农业概况、气候统计图的判读方法、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4个省级行政区域
19.
【答案】
(1)
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藏;内蒙古
(2)
远;温带大陆性;较少;冰雪融水
(3)
充足;大;草原;水源
(4)
丝绸之路
(5)
西气东输;水;土地荒漠化
【解析】
(1)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侧,属于西北地区,向西通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祁连山南侧是青藏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
(2)
河西走廊距海较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但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山麓形成多片绿洲。
(3)
河西走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优质葡萄;这里有广阔的草原,丰富的水源,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马场。
(4)
古代“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经过。
(5)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河西走廊,该区域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知识点】四大高原的位置及特点、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4个省级行政区域、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分界线、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特点、河西走廊地区成为重要交通要道的条件
20.
【答案】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
50(小于
50);干旱
(4)
见下图
【解析】
(1)
古代“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向西可进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河西走廊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3)
敦煌位于
5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年降水量约
50(小于
50)毫米,属于干旱区。
(4)
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完成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西北地区干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34个省级行政区域、等降水量线及等降水量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