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6 22: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课题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感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唐太宗加强了对哪个民族的统治?
请列举唐朝著名书法家及其成就?
导入新课
出示遣唐使船。
日方专门为这艘“遣唐使船”举行古老而盛大的拜神仪式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
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出示材料如下:
思考:(1)说说遣唐吏是怎么回事?
教师提示: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日本从什么时候开始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其主要成员有哪些?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分析:
分析:(1)唐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可以从制度、教育、建筑、文化、生活风俗等方面进行阐述。
日本是怎么做的?反应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派遣隋史、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等十多批使团来中国。
善于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
材料分析: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讨论:(1)鉴真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2)请介绍鉴真东渡的概况。
(3)鉴真东渡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标导学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材料分析: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思考:(1)请简介唐与新罗交往背景与概况。
(2)唐与新罗关系有何影响?
教师总结: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目标导学三:玄奘西行
材料分析:
思考:(1)玄奘西行的背景及概况?
教师总结: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2)玄奘为什么西行?
教师提示: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求取真经。
材料分析:
讨论:(1)天竺是指现在的是什么地方?
(2)玄奘西行天竺从哪里出发?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3)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一部什么著作?玄奘西游有何影响?
(4)《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总结: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知识拓展——
唐朝时,大食(我国古代称阿拉伯为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的商人经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不少人在中国长期定居,有的人还在唐朝的朝廷中任职。来华的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地修建有清真寺。
思考:(1)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
教师总结: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教师提示: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列举如: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学生根据提示,逐方面列举,如: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设立大学,完善学制、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如: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学生结合教材,分析鉴真六次东渡的概况。
学生分析材料,举手汇报,如: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学生分析并简述,如: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学生根据所知所学,回答如:(1)印度(2)长安
;唐太宗(3)《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学生分析并思考如: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学生谈启示,如: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以图片形式再现历史,旨在使知识形象化生动化。
本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
通过材料,详细而多角度介绍鉴真事迹,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全面掌握。
本环节借助材料分析,使学生从背景、概况、影响等方面了解唐与新罗的关系。
此环节利用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引出玄奘西行的历史事件,亦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利用知识拓展环节,重点归纳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
结合现实,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复习巩固
1.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里的“西天”指(

A、朝鲜
B、日本
C、天竺
D、波斯
3.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4.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5.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我们要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已所。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