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二首 池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3: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池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偷采”、“不解”等字词品读诗中小孩儿的童真童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童心的纯真和质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难点】以读促悟的基础上,理解“偷采”、“不解”等词语,感受诗人的炼字之妙,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读书指导,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想象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以旧引新
1、导语:同学们好,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初夏时节的池塘里看看,那里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这幅画面让同学们想起了哪首诗?引导刚学过的一首古诗。
2、师:对,我们刚学过的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意思是荷花池塘里。
3、简介作者。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活动意图:由前一首古诗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2、再次读古诗。思考: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诗意。
5、师:(解释词语意思)这首诗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事。诗句的意思是说: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学习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轻声诵读前两行古诗,边读边想象你“看”到的画面。
(2)这是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一片荷叶挨着一片荷叶,荷叶间露出很多娇嫩的莲蓬,真是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呢。)
(3)、小娃是如何“偷采”白莲的?
(他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撑着小船去采摘池中的莲蓬。)
(4)师:看一看这两行诗中,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偷”这个字写的最妙,想想我们自己小时侯是否也有“偷偷地”去做一些顽皮之事呢?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2、学习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师: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读读后两行诗,抓住“不解”、“藏踪迹”来说说你的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行踪啦。那他为什么不去隐藏一下自己呢?因为小娃不懂得要隐藏自己,他也不懂得什么是偷,心里只是想着,有了这些莲蓬,在家就可以跟爸爸妈妈分享了。)
3、师: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直至熟读成诵。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小结:其实,像这样,写儿童有趣的故事,表现儿童童心的纯真和质朴的诗还有很多呢,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活动意图: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