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七课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多的训练,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能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文章,初步尝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由于一年级学生能力有限,因而在授课时应注意有效引导为主,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如何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是首要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我围绕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重视感悟、朗读、活动、发现、创新,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灵活运用教材抓住教材的“发展点”和“创新点”,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批注法等,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自主探究。自主想象,自主创新,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真正使课堂“趣、活、新”。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
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第3课时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
能力目标:2.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情感目标:3.教育学生要文明礼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创新点 打破按顺序去讲授这三段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对比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朗读技巧;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接受礼貌教育;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发展点 让他们自主选择角色反复朗读课文,发挥想象配上动作;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更多客气的说法;创设情境让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说话方式来表演。在学生积极主动说的过程中,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到生活里头去,在生活中让我们去学语文,更去要用语文。
教学方法 教法 批注法、情景教学法、演绎法、探究教学法
学法 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尝试实践等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2’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三四五段,写上批注。 为了解决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找答案。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4’ 2.再现情景让学生自主选择地反复朗读课文,熟悉句式结构。突出小壁虎会称呼别人,让学生接受文明礼貌教育。 模仿老师的表演。自主选择,反复朗读,进一步熟悉课文句式。学会怎样称呼别人。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打破了按顺序去讲解的程序,让学生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
3’ 3.在情景中引出句子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朗读技巧,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其他客气的说法。 联系实际理解恳求别人时语气要低,慢的技巧。发散思维,想想其他客气的说法。 自读感悟为主,指导技巧为辅,让学生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在“自读感悟”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 悟出要恳求别人说话时的语气。
2’ 4.归纳动物尾巴的作用,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 启发学生思考壁虎尾巴的作用 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3’ 5.拓展课外,介绍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其他动物的作用 拓展课外知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6’ 6.让学生模仿课文的说法帮小壁虎借一下尾巴。提醒要注意用不同的语气。 四人小组练习说话 凭借教材本身具有情境性、形象性的优势,拓展延伸,训练说话。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 拨水
老牛 赶蝇子
燕子 掌握方向
壁虎 ?
( ) ……
1.理解重点词句,让学生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的尾巴的再生的特点等有关科学常识,并受到文明礼貌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课文提供的知识和叙述方式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
墙上爬行,专吃蚊蝇;
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出示“壁虎”图。师: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评:根据小壁虎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编成谜语,唤起学生头脑中小壁虎的表象。“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可以避免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然后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教学环节的衔接流畅有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3.看看壁虎的外形,再读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评:教会学生由题目提出问题,既训练思维,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第1遍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看清拼音读准确, 边读边画出文中有几个自然段。
2.第2遍读课文,指名7个学生,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音读准,尽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读后老师正音。
3.第3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边读边想,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师:我们读了3遍课文,每遍的要求一样吗?
【评: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此处设计的三读课文,各有要求,而且逐步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的指导。】
三、深入学习,读议课文
1.出示图一:大家先看一看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思考: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
(1)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学生选第1、第2自然段,各自轻声读。出示活动投影片《小壁虎挣断尾巴》。
读后判断: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①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
②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住后,自己挣断的。(√)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 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评:一年级的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都是说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通过投影的动态演示,使学生明白,小壁虎的尾巴是挣断的。并在此基础上讲清了壁虎的尾巴,有保护自己生命的作用。】
2.老师范读第2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从课文内容及老师读的语气, 体会小壁虎当时的心情,说说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
(2)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评:让学生听听,说说,练练,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读书。】
3.看图,听第3至第5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1)思考: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
附图{图}
(2)用“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
【评:结合看图听读课文,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并使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训练。】
4.读议第3至第5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用引读法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和叙述顺序。
教师引读:小壁虎爬到哪?→看见谁?→他怎么说?→对方怎么回答?
(2)学生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十分有礼貌。
┌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
└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和因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nb
sp;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
【评:通过2组对话的比较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带着情感去朗读,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4)演示活动投影片,理解“摇着”、 “拨水”并让学生做动作演示。
(5)小结:课文第3段先写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再写小壁虎怎么说,最后写小鱼怎么答。这样就写清了小壁虎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
【评:教“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这一段,采用“扶”的办法,初步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半扶半放,教学第4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说说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体会到第4段与第3段写法相似,只是地点变了,借尾巴的对象变了。
(2)指名学生用手势做“甩”的动作。
(3)用课文中的一句话, 说说老黄牛为什么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师生分角色朗读。
以放为主,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
(1)学生自学本段,想一想1、2两句写什么?3、4两句写什么?
(2)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本段, 让学生找出说明燕子尾巴作用的词语。(摆、掌握方向)
(3)让学生做手势,帮助理解“摆”,“掌握方向”的意思。
【评:对于叙述顺序相似的3、4、5自然段, 教师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指导,不仅使教学环节避免了重复,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与能力。】
总结3、4、5自然段。
让学生把3、4、5自然段连起来朗读, 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小鱼、黄牛、燕子为什么没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5.让学生把手当作动物的“尾巴”,演示辨析“摇”、“甩”、“摆”三个动词,体会几个词的意思,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评: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词语,有很强的直观性,把这几个重点词放在一起,学生自己演示,自己感受,再一次加以领会,效果很好。】
6.读议第6、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一组反义词, 说说小壁虎心情起先怎么样,后来怎么样。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出从“难过”到“高兴”的心情。
【评:通过抓一组反义词,把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全概括了,教学环节简洁,又抓住了关键。】
(3)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 谁来扮演小壁虎把借尾巴的经过告诉妈妈,想一想该怎样说?
【评:这样等于让学生复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一词的意思。】
四、小结全文,课堂练习
1.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填空练习。
(1)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2)黄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3)(燕子)摆着尾巴,在(空中)飞来飞去。
(4)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 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能(长出来)。
【评:总结课文,既要归纳课文,又要进行语言训练。】
五、知识延伸,相机进行语言训练
1.阅读短文《有趣的尾巴》了解文中提到的松鼠、啄木鸟、猴子、响尾蛇等动物尾巴的作用。
2.选择上述短文中提到的一种小动物,照书上第3至第5自然段的顺序,说一说小壁虎怎样向这些动物借尾巴。
【评:这样训练学生说话,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依照课文进行成段说话的训练,将增长知识和有条理地说话训练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