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期初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泰州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期初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2:2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下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民俗文化,简要地说,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作为民众喜闻乐见和约
定俗成的民间文化,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惠相关。民俗包罗
万象,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岁时节令、信仰习惯、神话传说,都是民俗涵盞的内容。随着
现代化进程加逸,乡土民俗渐行渐远,如何活化乡土民俗,不仅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思考
的问题,也是文学家特别是乡土作家关注的焦点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民俗文化在乡土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分量。乡土小
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
用民间语言。乡土作家通过文学叙事,在文本中恢复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既展现民俗文化
的丰富多彩和意趣横生,又有助于挖据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遗产,探寻民俗文化的当下价值
乡土作家对民俗文化的活化大体有三重路径。
在作品中传达民俗趣味和民俗意味是乡土作家“活化”民俗的策嗒之一。传统民俗文化
看似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的存在,但通过乡土作家的书写,就可能产生一种带有地方色彩的
审美趣味,通过这种审美趣味又产生了审美意味。这种意味与审美主体心灵的升华有关,同
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如汪曾祺对民间把玩蛐蛐、鉴賞古玩等民俗活动的书写,刘庆邦、毕
飞宇笔下的民间传奇人物等。他们大多都没有拘泥于逻辑安排,而是根据不同民俗特性,彰
显民俗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意味,让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渗透到读者的精神生活中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探索。乡土民俗作
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
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逦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如张炜的《独
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
的道家“养生文化”,发现了它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蘊。周大
訢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
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
充分利用起来,作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发譯了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
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
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不仅如此,乡土作家也在思考,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层价值在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上的重要
作用。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文化“活”起来的深度思考。民俗除了与个体情感产
外,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
中华传统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现。如果说乡土民俗中所体
现的民族精神大多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那
说所展现出的中华文明精神则
多是自觉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背后,实际上都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基因。民
俗成为乡土作家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渠道
乡土小说民俗叙事为本土文化注入活力,丰富了民众的精神世界,让民俗文化在民众的
内在精神世界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摘选自田振华《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材料二
民俗文化具有类型性特征,即民俗文化事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彼此美似的性质。它是群
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结果。它是一种模式化的文化现象,是与上层文
第1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