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20: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12 《诗经》二首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主题解说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 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结构图解
◆疑难探究
师:《关雎》和《蒹葭》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生甲:两首诗都是爱情诗,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生乙:《关雎》一诗着重于 “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情感韵味更浓郁。
生丙:《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 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   美、美好   ) (2)左右芼之(   挑选   )
(3)左右流之(   求取    (4)蒹葭苍苍(   茂盛的样子   )
(5)白露未晞(   干   ) (6)道阻且跻(   (路)高而陡   )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
A.溯游从之 B.左右流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
【点拨】B项,“左右”: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C项,“友”:名词活用为动词,“对……亲近”;D项,“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快乐”。
.
.
.
.
.
.
.
.
.
.
.
.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道阻且长 年且九十 B.左右流之 道阻且右
C.左右采之 蒹葭采采 D.溯洄从之 钟鼓乐之
5.根据提示填空。
(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窈窕淑女_____,__君子好逑______。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____
窈窕淑女____,______君子好逑______”这两句就是佐证。
(3)歌曲《在水一方》中有这样的句子: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它对应的古代诗句是:______蒹葭苍苍______,_____
白露为霜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在水一方______。
.
.
.
.
.
.
.
.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道阻且长__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之路的艰辛与漫长。
(一)
请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歌前四句运用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句式的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念,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念之苦。
【点拨】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出君子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
7.“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体现女子的勤劳,更凸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优美姿态。
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9.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即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
(二)
请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10.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的追求和爱情的真挚。
1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比兴手法。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1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主人公有着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的性格。
1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试着简要分析。
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寂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上,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诗人在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三)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文静娴雅。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è yì):喜悦。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异:特殊。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俟我于城隅(   等待   )
(2)贻我彤管(   赠给   )
.
.
16.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我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大胆直率的追求。
17.“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18.“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通“汝”,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主人公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事实上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19.这首诗与课文中的两首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表现了真挚、纯洁的爱情。
20.学校将开展“大阅读”主题月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西游记》中的沙僧将参加阅读社团的招聘,请你写出录取或淘汰他的理由。
示例一:录取。沙僧对团队忠诚,任劳任怨,能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
示例二:淘汰。沙僧少言寡语,能力平平,工作缺乏主动性。
(2)你受聘到阅读社团做图书室管理员。室内藏书以《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李太白集》《东坡集》等为代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藏书内容。
本室藏书均是传统文化(古代经典)的精华(精品、结晶、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