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讲练课件—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6 18: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2 回延安
◆走近作者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诗人、剧作家。1940
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
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46年离开
延安,去华北根据地。解放后,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
有诗集《朝阳花开》《放歌集》《并没有冬天》等。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又名“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一带的民歌。这种民歌形式一般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节(或一段)只有两句。长的可接连数十节,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正所谓“信天游,不断头”。短的只有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因而形式活泼,节奏自由,常采用比兴手法;多用叠字、衬字、铺排等表现方法。诵读歌唱时,自有一唱三叹回环飘荡的兴味与艺术惯力。
◆主题解说
这首诗以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回忆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并展望了延安的未来,表现了诗人热爱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念之情。
◆结构图解
3.(原创题)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他曾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延安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C.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D.弘扬和继承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点拨】语序不当,应为“继承和弘扬”。
4.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留脚印”“红旗飘飘”“天南海北”“保卫延安”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代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点拨】“留脚印”“保卫延安”都是动宾短语。
5.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________、揽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闻________、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 ②繁星排空 ③远山迷蒙 ④夜风入怀
A.②④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点拨】根据前后词语的搭配使用情况,可推断出“望”与②“繁星排空”搭配得当;“揽”与④“夜风入怀”搭配得当;“眺”与③“远山迷蒙”搭配得当;“闻”与①“空中响雷”搭配得当。
(一)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回延安》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全诗有五个部分,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到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祝延安
(或到延安 忆当年 会亲人 逛新城 离延安)
7.诗歌第一部分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这些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心情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8.“亲山亲水有亲人”一句连用三个“亲”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9.“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什么场景?
话题广泛,谈到全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形势,显示出热烈交谈的情景,体现了欢欣激动的感情。
10.“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以“延河”代指延安革命精神,表明了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二)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11.诗中写了延安的哪些景象?
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高楼大厦、宝塔山等。
12.诗歌第四节中,“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老牛破车”和“宝塔山”分别代表什么?结合诗歌内容写出自己的理解。
“航天飞机”和“电子计算机”代表着新科技,现代化事物;“老牛破车”代表的是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宝塔山”代表延安,更代表延安的革命精神。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作者借追寻延安的事物,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追求。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现代化的如今,都不能丧失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代表着信念、温暖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的革命精神。
14.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中学拟开展与“革命文化”有关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拟写标语】为了更好地宣传本次活动,学生会决定向全校师生征集有关“革命文化”的标语,请你拟写一条标语。(要求:内容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5个字)
示例一:走进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示例二:铭记革命历史,重温红色经典,争当时代先锋
(2)【艺术展览】为了激励同学们踏着先辈的足迹,砥砺前行,艺术社举办了“红色艺术作品”展览活动。这次活动展出了“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季”徽标,该徽标主体由宝塔、白鸽、红色的宝塔山和延河等要素构成。请你解读这一徽标的整体寓意。
这一徽标的主体构成要素象征了延安的红色精神绵远流
长,激励着人们为和平奋勇前行。
(3)【明辨是非】近年来,革命烈士、英雄屡屡被黑,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更有甚者在抗战遗址前穿日军二战军服嬉笑留影,攀爬上英雄塑像拍照。请你说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并就此向学校提出一条建议。
原因:爱国主义意识淡薄;
建议: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