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一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B.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
C.东部临海,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
D.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东五区,最东端在东九区,跨四个时区
根据下面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面2-3题:
2.关于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城市所在省级行政区位于鄱阳湖以北
B.B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有南回归线穿过
C.C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全部位于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D.D城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位置最北、最东的省级行政区
3.从A、B、C、D四个省会城市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京广线经过A、B两城市 B.陇海线和兰新线在C城市相交
C.京九线与长江干流在A城市交汇 D.京哈线与大秦线在D城市相交
4、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 )
A.青海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
5、近几年,我国每年约增加1 200—1 300万人口,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死亡率低 B.人口出生率大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剖面图(沿东经87°5′)。据此
6.有关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坡雪线高度高于b坡
B.c坡水能资源丰富
C.乙地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D.太阳辐射能沿b到d的方向递减
7.有关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为湿润性盆地,是种植水稻.油菜.柑橘的理想地
B.丙地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气象灾害以旱涝为主
C.自北向南,畜牧业生产方式由农耕区畜牧业向牧区畜牧业转变
D.乙盆地内城镇.交通线沿盆地内缘呈环带状分布
8.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 )
A.地形复杂 B.海岸线漫长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纬度位置
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呈( )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非地带性规律 D.大致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10.红花、番茄、枸杞是图示西部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该区适宜发展“红色产业”的自然区位优势是( )
A.纬度较高、晴天多、天气少变
B.海拔高、空气稀薄、能见度好
C.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靠近兰新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
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化
D.冰雪消水
12.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棉花
下图为中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对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 与乙丙丁三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A苏、鲁、粤 B京、吉、苏 C吉、苏、鲁 D粤、京、吉
15.与全国相比,戊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特殊性,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B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C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D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读 “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16~17题。
16.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1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18、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自然带分异现象主要见于
A.①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B.②区由东向西的水平自然带分布
C.③区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自然带分布 D.④区由东北向西南的水平自然带谱
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2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读图,回答23、24题:
2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4. 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图中①—④铁路是我国著名的东西向大动脉,读图回答以下25、26题。
25.①—②沿线及其附近地区( )
A.其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樵
采、放牧、开垦引起的
B.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的
过渡性特征,如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
向牧业过渡等
C.该地区的钢铁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电器工业全国有名
D.掌握水盐运动规律是改造该地区中低产田的基本方法之一
26.制约③—④沿线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昼夜温差大B.水源C.晴天多,光照强 D.土地荒漠化
27、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
岛( )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读我国某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28、29题。
28.该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生态环境脆弱 B.戈壁、荒漠广布
C.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频发 D.冻土发育广泛
29. a铁路线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①云南磷矿外运 ②向该地区输入煤碳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 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⑤本地区的脱贫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0.我国目前( )
A 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 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 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
D 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题号对应的空格中)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
3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指出图中主要地形区的突出地形特点及形成原因。(2分)
(2)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4分)
(3)简述图中甲河段的水文特征。(2分)
(4)图中乙地区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2分)
(5)指出该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4分)
32.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势高差大,地貌形态奇特,盆地(坝子)面积小,水热及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民族多、分布广。(共17分)
资料1:2005年云贵高原地区人均GDP为6619元(全国为15033元/人)。
资料2:G省地处云贵高原,图16和表2反映了G省人口密度分布及相关情况。图16、表2中的相关系数大于(或小于)零,则表明地理要素之间为正(或负)相关关系,其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显著。
表2: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和土地开垦率的相关系数表
坡度范围 <13° 13°-17° 17°-21° >21°
地形坡度 -0.17 -0.73 -0.66 -0.24
土地开垦率 0.54 0.76 0.78 0.44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根据图16,在 m之间的地域,人口密度与海拔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图中所示的5个海拔区间中,与人口密度负相关最明显的是 m的区间。(4分)
(2)根据表2可知,G省农业人口密度与地形坡度呈显著负相关的两个坡度范围是
和 ;在这两个坡度区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填正确项字母)。(5分)
A.土地开垦过度
B.环境(植被)遭受破坏
C.降水丰富
D.修建梯田
E.地表崎岖
(3)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建设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单位里程造价最低的地区是 (填正确项字母)。(1分)
A.云贵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山东丘陵
(4)分析云贵高原经济发展的优、劣势条件。(7分)
33.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区。(2分)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5分)
www.
八年级语文答题卡 共4页(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