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2-26 19: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
导入1
汉 宋 清
坐而论道 站议时政 跪受笔录
导入2
看朕萌萌哒
清朝有一个皇帝,一年工作364天,被评价为“宵衣旰食,夙夜忧勤”。而政务之外,他是一位艺术审美标准极高的人,闲暇之时的一大爱好就是让宫廷画师为自己画像。
历史上最忙的皇帝之一——雍正
目录
一、军机处的设立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四、闭关锁国政策
思考:军机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设立的?
军机处的设立
顺治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实质:君主专制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
满洲贵族组成,决定军国大事。
1.背景
南书房
草拟谕旨,
处理奏章。
军机处
跪受笔录,
上传下达。
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康熙皇帝
军机处的设立
2.设立
设立者
过程
组成
职责
雍正皇帝
处理西北事务的军机房改名为军机处
亲信大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
思考:军机处的特点是什么呢?
2.设立
军机处无专官,无衙署,有值班房,人员精少,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雍正时常告诫军机大臣“臣不密则失身”。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yán]曝[pù]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shàn]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我的意思不能做任何改动,必须比着葫芦画葫芦!
特点:跪受笔录,承旨遵办;机构简单;行政效率高,讲究速度;保密性强。
军机处的设立
3.作用
①军机处的设立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巩固清朝统治。②但它也造成君主独断专行,使国家兴衰取决于君主个人品质优劣和能力高下。同时,权力的过分集中,更容易导致朝中百官、王公贵族争权夺利,滋生腐败,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关于军机处的作用,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观点一: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有好处。
观点二: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也没有。
合作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案名
是由
株连人数
庄廷珑《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人
戴名世《南山集》案
使用南明年号,同情南明政权
300多人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侮辱清朝
斩首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
抄家,死于狱中
含义:指统治者故意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
1.文字狱
严酷荒唐的文字狱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思考: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特点:规模大,次数多
1.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乾隆帝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材料一: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甚……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李祖陶《迈堂文集》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谁知相应寥寥,只得作罢。
思考: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危害是什么?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
抢答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尊孔读经,整理文献
全面检查、禁书毁书
2.文化专制政策
据黄爱平教授统计,在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
——常建华《清史十二讲》
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撰书籍的活动。
表现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①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失真。
②乾隆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2.文化专制政策
历史上控制思想的重要事件
朝代
事件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巩固统治
影响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吏:结党营私,日益腐败
清朝民谣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射的尴尬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2.军队:军纪败坏,军备废弛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清朝中期以后,百姓生活更加困苦。
3.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空,财政危机
4.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分化,社会危机重重
嘉庆元年(1796年)时,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闭关锁国政策
思考:什么是闭关锁国政策?
(≠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不是完全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1.含义
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一:“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自大+自卫+自给自足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自大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
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自卫
2.原因
思考:为什么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3.表现
乾隆:一口通商:广州。
顺治: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康熙:多口开放(宁波、漳州等地),限制种类、载重量。
广州十三行洋货行
谈谈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你同意哪种观点?
闭关锁国
错失了机遇
落伍于世界
闭关锁国
起到了一定
自卫作用
4.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合作
课堂总结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政治: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思想: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社会矛盾加剧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发展和进步
贪腐之风在官场、军队蔓延;财政危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