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27 08:55: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8* 蒲柳人家(节选)
课文解读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刘绍棠和乡土文学,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20世纪30年代农村的世态人情。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同学们,《水浒传》里有有三个女中豪杰分别是“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和“一丈青”扈三娘。“一丈青”原是《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双刀神出鬼没,更有用绳套的绝技,阵前用绳套捉人十分厉害。蒲柳人家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个人物,那就是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一个老奶奶,怎么能有这样的绰号呢?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的《蒲柳人家》,走近他笔下的“一丈青”大娘。
2.学习目标
(1)了解刘绍棠和乡土文学,品味语言。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2)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20世纪30年代农村的世态人情;
(3)揣摩品味独具魅力的小说语言,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3.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刘绍棠(1936—1997)北京人,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等。中篇小说《夏天》《蒲柳人家》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等。1979年平反后发表大量作品,《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
刘绍棠将“荷花淀派”的柔媚、清丽之美与“燕赵文化”的阳刚、劲健之美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独具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2)背景资料
解题:蒲柳人家,用蒲草和柳树枝搭起房屋的人家,这里指代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人物众多,但主线情节并不复杂。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3)积累下列字词。
鞍(ān) 抡(lūn) 烙(lào) 烟囱(cōnɡ) 驾驭(yù)
熏(xūn)陶 隐匿(nì) 憋(biē)闷 掂量(liɑnɡ) 礼聘(pìn)
一气呵(hē)成 如坐针毡(zhān) 擀(ɡǎn)面杖 腌臜(ā zɑ)
捯(dáo)气 唿哨(hū shào) 咯(kā)吧 戏谑(xuè)
荣膺(yīnɡ) 坍塌(tān tā) 嘬(zuō)嘴 剜(wān)肉
断壁残垣(yuán) 影影绰绰(chuò) 咬文嚼(jiáo)字
(4)词语积累
一气呵成:形容文章首尾贯通。形容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生命。形容重情义、讲义气。
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芒刺在背: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二、课文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什么?请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到完)。
调皮、惹事的何满子惹恼了奶奶,奶奶到刚从外面赶马回来的爷爷面前告了状,爷爷这趟赶马险些丢了命,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下,何满子盼望望日莲姑姑来救他。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二)感知人物形象:
文中主要刻画了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这三个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他们的绰号怎么来的呢?他们又是怎样的人呢?
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1.“一丈青”大娘
(1)绰号的来历: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方圆二三十里,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是个英雄豪杰。因而得此雅号。
(2)人物形象:
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外貌描写:身强力壮,样样在行。)
“站住!”“都给我穿上裤子!”“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小祖宗儿!”(语言描写:泼辣大胆、爱打抱不平,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一阵风冲下河坡……手戳着他们的鼻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挥舞起来……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
(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风风火火,干净利落,英姿飒爽。)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2.何满子:
(1)一丈青大娘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古道热肠的女中豪杰,可有道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能降得住大娘的是谁呢?
孙子:何满子。
(2)得到溺爱的何满子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年龄:六岁。
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
性格:上学不安分,整天在河滩上野跑,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不穿大红兜,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失去了自由,觉得委屈又憋闷。
人物形象:天真可爱,机灵顽皮。
大娘溺爱何满子的原因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娘的一个特点?
重男轻女,溺爱孙子。
3.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
这个绰号怎么来的呢?他又是怎样的人呢?
(1)绰号的来历:
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技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2)人物形象: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外貌描写)
他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动作描写)
但是,这一趟回来……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神态描写)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语言描写)
性格特征:侠肝义胆,诚信磊落;仗义轻财,爱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
好说大话,又好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
一个朴实的农民的爱国情感。
4.课文开头写:“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做?
“妈的,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头服软儿,忍气吞声,“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
5.抗战背景:
满洲国: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后在我国东北地区成立伪满洲国,扶清末废帝溥仪为康德皇帝。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唆使中国蒙古族上层反动分子组织的傀儡政权。
冀东事变:是日本为了侵略中国而预谋制造的事件。在日军的压力下,南京政府于 1935年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使冀察两省实际上置于中国行政区域之外。殷伪冀东政权成立后,全面奉行亲日卖国政策。“冀东事变”表明,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6.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三、深入分析
1.选读描写人物的文段,感受特色语言
(1)趣用压韵和对偶的民间口语、俗语,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感,充满乡土气息:
排比、对偶并用:“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形象生动而又准确传神地写出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溺爱。
句中短语对偶:“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满脸开花,口鼻出血,紧一口慢一口倒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唠叨这个,嘟哝那个”“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头发长,见识短”。
写一丈青大娘动作干脆利落:“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例如:“人配衣服马靠鞍”“窝着一肚子饿火”“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等俗语。
(2)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如: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样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
(3)文中也有一些书面色彩很浓的句子:
如:“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
句中“官讳”“荣膺”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2.学生感情诵读,体会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说《蒲柳人家》真切地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确如一幅风俗画,情致缠绵。如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大红肚兜、长命锁;洗三百家衣,何大学问的走西口等都别具魅力,历历如绘。
3.课堂小结
同学们,正是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水乡风情,孕育了刘绍棠高度独创的乡土文学。“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刘绍棠语),这满怀的率真之情,恰是我们解读乡土创作情感的一把钥匙。透过小说的渲染,我们洞察人物,更能观照那曾经鲜活演绎着的社会生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乃至将来,生活的底色都是鲜亮的,文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用心去品读。
四、课后练习
写作:早上进班后,XXX同学气冲冲地向我走来……
要求:1.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表现形象。
2.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