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审题立意
标题解读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意高文自胜,你的立意好,自然能令阅卷老师心头为之一动。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2.学习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含义,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掌握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二、认识审题和立意
1.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三、深入分析
1.如何审题?
(1)方法一: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①比如《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回忆”。“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
②比如《初中生活两三事》这个题目,“初中”表明,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期的故事;“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③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是“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方法二: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人,他喜欢坐在小镇外的林荫道边,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
过了一天,另外一位旅行者经过小镇,走到老人跟前问他:“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冷冷地说。
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抓住老人变化的态度,品味老人话中的两个“也”字。
②《郊外踏青》。这个题目,重心要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象,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中发生的事,而与踏青内容无关的事应该少说或者不说。
2.如何立意?
(1)方法一: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炼主旨。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选用的都是小事物,记叙的都是小事情,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①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的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也找不到先前的感觉。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沉思。万物于传递中绵延不已,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在五月,渴求那文明传承。
家庭中的小细节——吃粽子,但从这件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大主题——如何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小事表现了大主题,以小见大。
(2)方法二: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和过去相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题材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微博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1.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能丢。
2.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四、归纳总结
1.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
2.注意把握重点,分析含义。
3.立意明确,思想健康。
4.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五、写作训练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研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第二课时
一、佳作赏析
习作1
翻过那座山
山,它那陡峭的山岩高耸在遥遥天际,乳白色的浮云漂浮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野山川,巍峨的山岭。在陡峻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倔强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大风中婆娑起舞。
站在窗台上,望着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山峰,我陷入沉思。
学习,不也一样吗?只有勇敢无谓者,才能到达顶峰。
七上期中考试,在数学上,我没考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不细心,难题又不太爱细心探究,面对这次失败,我心灰意冷,像被人在大冬天推进了雪坑里,身和心都凉飕飕的。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特长吧!我真是的。一切一切都怪我自己不仔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不会成功了,不会了,再也不会了……无意中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失败并非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的人,失败只是表明你暂时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直要受到压抑,失败表明你愿意尝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失败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种方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不可能真正一帆风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坎坷和波折,正所谓“人生百态,苦乐年华”嘛!人的一生,永远不要说放弃,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自信。
看着那座山,似乎比刚才小了些,对呀,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再高的山都会变得很平坦的。我自信地笑了。因为我相信,只要战胜了自己,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峰!
其实,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天,但有的人是光风霁月的,有的人却是乌云漫长的。要想突破,便得战胜自我!有了理论,还需付出行动,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每一步都得扎实地踏下,这样,无论再高、再陡、再险的山峰,都能翻过去!
点评:开头写眼前所见之山,为下文引出“学习上的大山”做铺垫。“婆娑起舞”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松的姿态。以自己真实的学习经历为素材,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排比句式,增强语势,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面对“学习上的大山”由一开始的沮丧、灰心丧气,到最后的重拾信心,最终成功翻越“大山”,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习作2
翻过那座山
我们在山顶相遇,但我们的足迹已经翻越了这座山。
——题记
这该是怎样的一座山呢?陡直的坡面,遍布荆棘,面容苍白而又残酷冷淡,将两颗平时形影不离的心分隔两地。这座矗立在你我之间的山就那么高不可攀?
只因一句淡淡的玩笑话,却在我们背离时偷偷地筑成了一座大山。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天真地认为自己长不大?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固执地听着一首好歌?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拥有灿烂的笑容?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时间悄然无息地流逝着。那棵撒下我们欢笑的大树如今已粗壮挺拔,但却愈来愈苍老,记忆的碎片随河水东逝。或许我已化为一丝尘埃,轻轻落在了你内心不起眼的角落。
大山依旧,我呆望着,一次又一次想起另一边的你。当那颗幼稚的心被时间铸上成熟的面具时,我才洞察出当年的我们——幼稚,天真!一句玩笑何以至此。我想起那些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率直纯真,那些泛着金色光芒的记忆一次次刺伤我的双眸,直至被泪水所遮蔽。
于是在那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我毅然决定翻越这座山。谁知多年的时间已让我风雪载途,前方一片迷茫。我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为了到达你的空间,我还是坚持往上爬,当我到山顶的那一刻,我惊然地发现你也在这里。突然的相遇让我不知所措,面对日夜思念的你,此时我无言以对。原来你也在攀爬这高耸的大山!在山的顶峰,我们相遇了!心灵的碰撞击出友谊的火花,这座大山已不再单调。你告诉我山那边有欢笑,但也有泪水。我顿时明白这座山隔开的不是人,而是心!
重逢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相融,我感受到你一路走来的艰辛;因为重逢,我用一半的路程就翻过了这座山。
点评:题记简明扼要,引出文章中心。开头设疑,这座“山”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致,思念,后悔,悲伤多种情绪相互交织。语言优美,如“风雪载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回友谊之路的艰辛。翻越大山,山顶相逢,友谊之路重新相连,隔断心灵的“大山”终于消失不见,立意新颖。
习作3
翻过那座山
夜,死一般的寂静,唯有偶尔吹来的秋风带来些苍凉。一个人翻箱倒柜,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没有目标,茫茫然然……只剩下无助的叹息。
我要找到它。如果没有它,我将有如行尸走肉游离在这斑斓也灰白的世界,生不如死。于是打点好简单的行囊,在这风高月夜中启程……
一、错觉——是误会
独自在崎岖的路上前行,虽然茫然,却有一种寻找的快感,似乎自己即将找到目标时一样。天亮了,路过一片一片果树林,那金黄的橘子灯笼般水灵灵地挂在树上,似乎在向我招手。我一阵窃喜,以为这成片的果林就是我的目标,我狂奔过去,伸手摘下那看起来最大的一个,可一吃到嘴里,却发现它又酸又涩,赶紧吐了出来。路旁的小草没精打采地望着我,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我一气之下扔掉橘子,愤愤地说:“这不是我的目标吗?为什么会这样?”“不,那不是你的目标,目标是你自己的,别人种下的目标长不出你的目标和果实。”山中隐约传来这样的回音,而后消失不见了。我释然,一场错觉,一个误会,但它终不是我的目标,继续前进吧!
二、跌倒——是必然
走过数里路,穿梭了树林,我不再兴奋,一个人在这荒山野地踽踽独行。开始觉得有些恐惧,觉得孤单。但此时我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倘若回头,我无法面对别人的讥讽,更无法面对自己将如行尸走肉般的游离,也承担不起一生的失败……所以只有前行。
在寒风凛冽中,我跌跌撞撞,如受伤的小鹿般不知所措。终于,我跌倒了,跌倒在深深的山谷底,动弹不得。我却制不住内心的恐慌和这么久以来心中所受的委屈,嚎啕大哭:“我要回家!”“知道吗,只要翻过这座山,你就能找到你的目标,在这之前,失望、委屈、跌倒都是必然。坚持下去吧!”一样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或许一路以来,都有人与我同行。于是我挣扎着站起来,在山谷中寻找另一条出路。因为我相信,找到目标的路不只一条……
三、目标——是开始
拖着受伤的腿,淌过小河,站在小山脚下,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目标就在山后,找到它,我将重生,我将理所当然地傲然于人群,理所当然地幸福地活着。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山,眼前的一切令我惊愕:没有鲜花,没有绿草,没有鸟儿,也没有河流――什么都没有。除了一片荒地,我失望极了,本以为翻过这座山,我将可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然而……失魂落魄地来到荒地,却见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几行字: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目标,就是来到这里,你也已找到完成启示的钥匙――自己的目标,用坚持和智慧催它发芽、开花,那时,你的生命的花园里将繁花紧簇,硕果累累。
后话:其实找到目标很容易,但要一心一意地去完成它却很难,坚持吧,它会让你的春天更加美丽。
点评:文章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它”是什么,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巧用修辞,生动形象,锦上添花。在寻找的过程中,恐惧、孤单、恐慌、不知所措、委屈,到最后的坚持,继续前行,一系列心理变化描写得生动细致,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巧用三个小标题,简明扼要,使文章层次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寻找之旅,终于翻越大山,找到“它”——自己的目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二、课堂小结
1.审题要看清,明确题目要求。
2.立意要新颖,多角度立意。
3.情感要真挚,要有真情实感。